立即注册 登录
温尼泊华人网 返回首页

静静de的个人空间 https://winnipegbbs.wpgbbs.com/?121654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这就是区别啊!

已有 688 次阅读2015-10-16 11:03 |个人分类:关于人生

  看看我们的周围,多少的人,为了一个房子,牺牲了自己的今天,加班加点地工作,“等买上房子,或还完贷款,就可以轻松了!"等着吧,---房子完了,还有孩子呢!又有多少孕妇,“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生下来更麻烦,还不如在肚子里,想去哪里,去哪里!有多少小孩子家长,“等孩子上小学了就轻松了,熬吧。”---上学更轻松不了,各种辅导班,还不如幼儿园省事!多少的家长,在为了一个小升初,牺牲了孩子的童年,周末奔波在各种各样的辅导班的路上,“等考上初中,就解脱了!”---小学完了,发现初中也有辅导班, 而且更多,孩子更没有时间玩了!只好等大学再玩了。“等孩子上了大学就完成任务了。”---大学上完了,找工作一样要操心!“等孩子工作了,我就没有负担 了。”---工作找好了,又开始操心孩子的婚事、房子!“等孩子结婚了,我就不用操心了!”---结婚了,有房了,孩子的下一代又来了!操不完的心,受不完的累,如此循环往复,我们的视线永远在未来,为了未来,今天积累能量、积累证书,积累票子。结果就是抱怨,我们的视线永远没有活在当下,发现一辈子,没有一天是为自己过的。其实中国人一辈子就是这么过的。
[attachment=158688]

最懂得享受的是美国人
最有信仰的是欧洲人;
从出生到死亡都充满竞争和压力的是中国人。
大多数美国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野地考察等各种集体活动;
10—20岁:谈恋爱和追梦;
20—30岁:找份平凡稳定的工作;
30—40岁:终于发现自己的追求,享受有房有车有孩子的生活;
40—50岁:常常在工作压力中度长假;
50—60岁:享受教会生活,旅游;
60—70岁:开始写回忆录,旅游;
70—80岁:安度晚年;
死后:一般进公墓。
大多数欧洲人的一生:
0—10岁:参加学校乐队,学习古典音乐等;
10—20岁:组自己的乐队,进行各种尝试;
20—30岁:严重受哥特死亡文化影响;
30—40岁:乐队开始正式走黑色金属路线;
40—50岁:回忆童真,开始过回“彩色”的生活;
50—60岁:安定下来,寻找温情,过小生活;
60—70岁:去教堂总结自己的一生;
70—80岁:与子女一起安度晚年;
死后:安心躺在一大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上。
大多数中国人的一生:
0—10岁:被迫学习各项课外技能,不断考级,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
10—20岁:死啃如山的书籍,应付如海的考试;
20—30岁:到处投简历,着急自己找不到工作;
30—40岁:成为房奴、车奴;
40—50岁:为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
50—60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又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
60—70岁:花费大部分精力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孙子;
70—80岁:终于安定下来度晚年;
临死前:发现原来一块墓地都贵得要死!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6-30 13:54 , Processed in 0.012272 second(s), 1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