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5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周末重磅!央行紧急大动作,贷款这是要“降息”?

[复制链接]
257 0
                       
8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部署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明显降低和解决"融资难"问题等,确保实现年初确定的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的任务目标。

17日,央行随即跟上,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利率市场化迈出关键一步

8月17日上午,央行发布公告,公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的更多细节,新的LPR报价方式将于8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日起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



可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

8月17日,央行有关负责人就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答记者问。

1、为什么要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

答:经过多年来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已经放开,但仍保留存贷款基准利率,存在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问题。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特别是个别银行通过协同行为以贷款基准利率的一定倍数(如0.9倍)设定隐性下限,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是市场利率下行明显但实体经济感受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次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发挥好LPR对贷款利率的引导作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2、新的LPR是如何形成的?

答:新的LPR由各报价行于每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9时前,以0.05个百分点为步长,向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交报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按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算术平均,向0.05%的整数倍就近取整计算得出LPR,于当日9时30分公布,公众可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查询。与原有的LPR形成机制相比,新的LPR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一是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原有的LPR多参考贷款基准利率进行报价,市场化程度不高,未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改革后各报价行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报价,市场化、灵活性特征将更加明显。其中,公开市场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贷便利利率,中期借贷便利期限以1年期为主,反映了银行平均的边际资金成本,加点幅度则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

二是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为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也便于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的平稳过渡。

三是报价行范围代表性增强,在原有的10家全国性银行基础上增加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各2家,扩大到18家。新增加的报价行都是在同类型银行中贷款市场影响力较大、贷款定价能力较强、服务小微企业效果较好的中小银行,能够有效增强LPR的代表性。

四是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样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有利于提升LPR的报价质量。2019年8月19日原机制下的LPR停报一天,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

3、完善LPR形成机制能否降低实际利率?

答:通过改革完善LPR形成机制,可以起到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效果。

一是前期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幅度较大,LPR形成机制完善后,将对市场利率的下降予以更多反映。

二是新的LPR市场化程度更高,银行难以再协同设定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打破隐性下限可促使贷款利率下行。监管部门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将对银行进行监督,企业可以举报银行协同设定贷款利率隐性下限的行为。

三是明确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四是中国人民银行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督促各银行运用LPR定价。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一是促进信贷利率和费用公开透明。严格规范金融机构收费,督促中介机构减费让利。

二是强化正向激励和考核,加强对有订单、有信用企业的信贷支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三是加强多部门沟通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多措并举推动降低企业融资相关环节和其他渠道成本。

18家LPR报价行名单同时披露

本次LPR报价机制改革的同时,也扩围了报价行的范围,央行8月17日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形成机制,并将LPR报价行由10家扩大至18家。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随后披露扩围后的18家LPR报价行具体名单,其中西安银行、台州银行、上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渣打银行(中国)、花旗银行(中国)、微众银行、网商银行8家为此次报价行扩围后的最新成员。即从原有的只有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扩展到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民营银行,几乎囊括了国内主要的银行类型。



新的LPR报价机制与之前LPR有哪些不同

此前LPR报价银行团由10家商业银行组成,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个交易日根据各报价行的报价,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于11:30对外发布。

虽然近年来市场利率已经出现明显下行,但银行发放贷款时大多仍参照贷款基准利率定价,因此货币政策的宽松无法顺畅的传导到实体经济,无法有效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下降。



此次LPR报价调整为:1、报价方式由银行直接报价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加点形成。即新LPR=1年期MLF利率+XBP,X为各家银行的加点幅度,各行根据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综合决定。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过去银行的LPR基本完全跟随基准利率,不能及时反映市场利率的变化。改为MLF加点后,一方面能够提高银行在贷款报价方面的自主性,合理地反映市场环境和银行自身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能够保留央行对贷款利率的调控能力,有效传导货币政策意图。

2、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这一方面可以为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依据,另一方面也能够为未来中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向LPR转换铺平道路。

3、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这一变化可以提高报价行的重视程度,避免报价的高频波动,提高报价的稳定性和可参考性。

后续几个可以关注的时间点:8月20日(LPR的第一次报价)、8月24日(1490亿MLF到期)、9月7日(1765亿MLF到期)及9月17日(2650亿MLF到期)。

完善LPR形成机制的意义

广发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周君芝表示,进入实质利率市场化阶段,LPR可起到两重作用。一是长期发展视角,LPR可以是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小额信贷定价锚;二是短期政策对冲视角,LPR可以打破二元定价僵局,有助于降低实体融资成本。

在周君芝看来,LPR本质上是中性的调控渠道,逻辑上不必然对应“降息”或者“加息”。然而废弃过去几乎不动的贷款基准利率,锚定货币市场利率或者政策利率,LPR定价机制改革有助于降低优质企业信贷利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之所以高,不在于基准利率过高而在于信用利差较大。以LPR为新的利率工具,并以此为基础创新调控手段,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并压缩信用利差,这才是有效引降中小企业融资利率的调控手段。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LPR改革并非下调基准利率,而是疏通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全面降息可能性不大,实际利率下降幅度可能也小于一次传统降息的效果。

东吴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李勇认为,结构性降息可能仍是调控主基调,“大水漫灌”式全面降息概率不大。会议表示要多种货币信贷政策工具联动配合,确保实现年内降低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1个百分点。我们判断后期可能采取结构性降息的方式,并不倾向于直接降息,比如降低LPR利率以及操作TMLF。同时考虑《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在报告中仍强调要“把好货币供给总闸门”,不搞大水漫灌,意味着短期内央行还不会有很强烈的放松动作,全面降息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这种可能性。

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考虑到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改革不同步,也就是说,LPR改革后相当于一次不对称降息,实际利率下降幅度可能小于一次正常降息的效果。

利率并轨对银行影响几何

贷款利率并轨对银行来说将会带来不小的冲击,涉及银行如何管理风险、IT系统如何调整等多方面,整个行业的分化或将进一步加剧,对一些银行来说短期内会侵蚀存贷款利差。

这是因为,从银行角度看,今后贷款报价除了要更多参考MLF利率水平外,决定贷款成本的,存款等负债端成本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而目前,银行存款利率仍是在存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确定,这可能会带来“非对称降息”的效果。

平安证券宏观团队认为,利率并轨后银行的信贷利率会下降,存贷款息差收窄,银行可能会下沉信用资质,信贷风险监测和定价能力需要大幅提升。一旦存款利率实现了市场化,银行的负债成本整体上行,部分银行可能不得不提升贷款利率,该阶段是银行经营压力最大的时期。

国信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王剑表示,一般来说,小银行受影响更大。部分银行为保住利差放松了信贷标准,或者参与了恶性价格竞争,均有可能造成负面影响,主要是资产质量问题。而对于业务基础好、风险定价能力强的银行,则能够平稳度过改革期。同时,保持严格监管,遏制银行为了利差而铤而走险,也非常重要。因此,预计我国在未来的并轨关键期,行业监管依然会保持高压态势。

对银行来说,利率并轨的过程中,修炼“内功”显得迫在眉睫。全行业面临几项艰巨的任务:

1、需尽快建立健全科学内部定价能力和风险定价能力。

2、尽快建立健全利率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在利率完全市场化环境中,肯定会意味着利率波动、资金波动的加大,银行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加大,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

3、尽快找到自身的客户定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全面完成后,债券市场利率与信贷利率会较接近,存贷款业务“脱媒”会加剧,不同的银行需要找准自己的差异化战略定位。未来优质大中型企业贷款脱媒,大型银行会为之提供综合金融服务,而中小微企业难以脱媒,会成为中小银行的主战场。

对贷款申请人有何影响

LPR新报价机制自8月20日起正式实施,自即日起,各银行的新发放的贷款中将主要参考LPR利率定价,央行要求,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为定价基准。也就是说,本月20日以后的新增贷款,无疑将会降低贷款实际利率,达到“降息”的效果。至于存量贷款的利率定价,为了平稳过渡,存量贷款的利率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

专业人士表示,目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较为充裕,银行资金面比较宽裕,以当前1年期MLF3.3%的利率水平看,加点之后形成的新LPR利率,会比现有的4.31%左右的LPR利率有所回落。LPR利率回落后,对于新发放的贷款实际利率也会有所下降,从而达到了运用市场化改革办法推动实际利率水平降低的目的。

但从对实际贷款利率的影响来看,用MLF利率加点取代过去基准利率上下浮动的机制,客观上有利于实际贷款利率的下行。至少对于大企业而言,在贷款利率方面有了更大的和银行议价的空间。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一机制的变化能否真正降低融资成本仍存不确定性,因为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经济下行压力背景下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担忧上升,决定性因素是意愿而非成本,在这一背景下要求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只会进一步压低风险溢价空间,如果风险溢价不足以覆盖不良贷款风险,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也会更加倾向于惜贷。

对投资有何影响

对银行股来说,盈利上整体对中小银行更不利,因为此前中小银行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贷款占比高,利率也很高,这次国常会确定降低贷款利率以及央行发布LPR,将促使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此前银行股因为担心这一利空政策,而近期整体表现低迷,利空消息落地后,中小银行股的股价表现未必下跌。因为中小银行今年上半年盈利增速普遍不错,新政策下,增速可能有所下降,考虑到估值因素,中小银行整体仍有很大的市场上涨空间。

对债市有何影响?江海证券屈庆分析认为,单纯考虑此次的定价机制调整对利率债短多长空,对高评级信用债是利好。短期而言,这一政策一方面会强化市场对公开市场利率下调的预期,另一方面政策见效需要时间,经济下行压力下对经济的悲观预期会延续,因此短期内利率债利率确实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但从中长期来看,政策意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宽信用加码无疑有利于经济的企稳,对利率债是利空。对信用债而言,由于此次定价机制调整最为确定性的影响就是大企业的贷款利率有望进一步下降,这无疑有利于降低高评级信用主体的融资成本,高评级信用债利率也将大概率随之下行。

从交易策略的角度看,利率短期下行是较为确定的,但下行趋势能否延续取决于市场宽松预期能否证实,若MLF利率如期下调,那么短端利率下行会打开长端利率下行空间。若MLF并未下调,那么市场宽松预期证伪,利率将面临反弹风险。因此我们倾向于认为,与其去赌MLF利率是否下调,追求确定性收益更为稳妥,短期随着利率下行可适当获利了结,降低久期和杠杆。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8 22:19 , Processed in 0.021478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