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美国欠世界21万亿美金 赖掉怎么办?债主国怎么办?

[复制链接]
154 0
                       
来自头条“金十数据”,有改动。

前言,虽然引用金十数据解答,但对其中怎么应对的办法“偷偷地卖”有不同看法,现在这世界,最不缺的就是消息和情报和透明,你偷偷卖,别人呢?大家都偷偷卖,那就还是成大家公开卖了?再者,美国难道不会发现?难道就等着你掩耳盗铃?要知道美国可以对财经的敏感度最高的。个人认为,还是回到综合权衡,不仅权衡卖还是继持,也不仅权衡别国动作、美国应对,还需要权衡总体战略,让外汇储备不仅成了一把财经贸易利器,也为整体战略服务,争取让其发挥最有力的作用。

主权债务违约,即由于东道国政府停止支付或延期支付,导致债权人无法按时、足额收回到期债权本息和投资利润。说白了就是不但利息还不上,本金也可能赖掉。尽管三大评级机构都了美国“AAA”的评级,但事实上,美国的主权债务违约似乎已无可避免。

1.美债突破21万亿美元,美国会赖账吗?

在2017年9月,美国政府债务是20万亿美元。然而仅仅在半年之后(今年3月17日),该数字又增加了一万亿美元,至21万亿美元。而且,美国的债务不但不会减少,还会增加得更快--特朗普政府的减税计划还将增加更多的债务。



图片1

根据美国财政部借款咨询委员会(TreasuryBorrowing AdvisoryCommittee)的说法,美国联邦政府将在2018财政年度借入大约1万亿美元的资金。这意味着,按照目前的速度,美国政府将在未来10年内至少增加10万亿美元的债务。那么,美国借了这么多钱,能还得起吗?

2.一年利息1万亿美元,美债将变成一张废纸?

本来,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速足够快,是可以抵消这个债务增长速度的;但实情是美国一年的GDP增速也就3%左右--国债务增长的速度已经大大超过了GDP增长的速度。美国财政监督组织警告,2028年美国仅债务利息就将达到1.05万亿美元,美国的GDP增速必须超过7%才有能力偿还。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人以后连美债的利息都还不起,更不要说本金了。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美国财政部发行的美债很可能就是一张“废纸”,中国、日本等美债持有国必须早做打算。



图片2

3.如果各国同时抛售美债,结果是鱼死网破!

中国是美债的最大海外持有国,持有1.1682万亿美元的美债(约合7.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再算上日本、巴西、英国等其他国家,总共持有约6万亿美元的美债,占美债总额的30%左右。如果这些国家和中国一汽抛售美债,结果会怎样呢?

各国如果同时大幅减持美债,必然会在短期内引发美国债券市场的巨震,进而导致美债收益率上升,引发美国市场融资成本提升,最后对美国股市和经济产生剧烈影响,引爆美股这个定时炸弹。



图片3

但是,这几乎是一种鱼死网破的方法:中国持有的这1万多亿美元不可能一下子脱手,各国抛售美债导致的美债价格暴跌,到头来损害的是中国的外汇储备;从长期来看,美股泡沫的破裂和经济放缓对中国也是不利的,最终会导致人民币汇率攀升、出口下滑及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

4.美债危机各国该如何应对:偷偷地卖!

这样看来,美国作为全球唯一的金融超级大国,美债已经成了它的一个“武器”,许多国家被牢牢拴住:美国是世界货币,全球贸易都绕不开美元,各国手里的美元只能投资美债;但是明知道美债的风险越来越大,各国又都投鼠忌器,不敢大肆抛售美债,陷入两难的境地!

那么对于美债危机,各国就只能吃“哑巴亏”,一点办法就没有吗?其实是有的,那就是“偷偷地”卖。我们可以选择不断地少量减持,这样既不至于引发市场剧烈波动,也不会对美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大的影响,在美债这颗“定时炸弹”引爆之前,逐渐清仓走人。



图片4

事实上,我们国家很可能已经在这样做了--今年1月中国所持的美国国债规模环比减少167亿美元,降至1.1682万亿美元,创去年7月以来的最低值!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8 05:45 , Processed in 0.026199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