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40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改写全球实力

[复制链接]
740 0
??累积30年之后,中国国际地位在2008年实现了“质的飞跃”
  
   30年前,一位美国记者去深圳采访时,当他听到当地领导介绍说要把一个南方小渔村转变成全球制造基地和航运重镇时,显然有些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
  
   而30年后的今天,当一位美国知名经济学家创造出一个叫“中美国(CHIMERICA)”的新词,把中美相提并论时,没有人会轻易说他在信口开河。这位经济学家甚至提醒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不要等到2009年4月的G20峰会才行动,就职后第二天就应该立即召开“中美国”的“G2峰会”!
  
   我们不得不说,2008年对中国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是在全球实力排行榜上,其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外醒目。
  
  2008国际舞台明星
  
   12月17日,被誉为“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谈”的世界经济论坛向外界透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他们将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2009年1月28日在达沃斯举行的年会。“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大国,它的合作对于重新启动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
  
   而预定2009年4月在伦敦召开的第二次G20峰会上,中国对“后危机世界”的看法同样引人关注。
  
   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国际舞台最前沿。
  
   秘鲁当地时间11月23日中午,亚太经合组织(APEC)各成员穿上名为“查兰”的羊驼毛披肩,站成前后两排进行大合照。站在前排正中的,自然是东道主秘鲁总统加西亚。站在加西亚两旁的,都是中国人,一位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一位是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路透社次日报道说,中国在APEC峰会上光芒四射,成为引人注目的中心。甚至有拉美媒体称“APEC峰会成为中国寻求冲击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演练”。
  
   这一幕,和一周前华盛顿G20峰会上的场景有异曲同工之处,当时胡锦涛坐在东道主美国总统布什的旁边。那次峰会被国际社会当作标志中国作为世界一个重要经济力量崛起的例证。
  
   以上还算不上中国在2008年国际舞台上最抢眼的时刻。
  
   “中国准备告诉世界,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月8日,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开始前几小时,一位俄罗斯记者在鸟巢看台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聚集北京的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成千上万的外国宾客就是严厉的考官。他们可能在奥运会后有不同的评语,但无法不对30年里成就巨大飞跃的这个国家及其人民表示尊敬。”
  
   其实,早在今年5月份中国举全国之力迎战发生在四川的百年不遇的大地震时,国际舆论中也有过类似的评价,他们很好奇,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
  
   “没有哪个国家能独自应对强度如此大的地震。”6月29日结束在四川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行程后,美国国务卿赖斯对记者说:“我看到中国政府和官员十分用心,我看到了他们在重建工作上付出的努力。”w
  
  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
  
   “中国能够战胜严重自然灾害并成功举办奥运会,从根本上讲,靠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的经济和社会基础。”12月2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香港的一次演讲中如是概括。
  
   30年时间,改革开放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印象。
  
   1971年,32岁的吴建民被派到了联合国任外交官。当时联合国投票方式有三种:赞成、反对、弃权。但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之后有一个发明,就是在场,但不投票,根本不理会。
  
   后来出任大使的吴建民回忆说,“因为当时我们对有些国际事务不愿意表态,认为跟我没有关系,你们吵去吧。而且,我们不表态,人家通常也不会来问中国的意见。”
  
   30多年过去了,与当年相比,吴建民感觉到明显的不同,“你看看我们外交部的记者招待会,每次都有那么多外国记者蜂拥而来,要问中国的看法。”
  
   “中国巨变的种子是在1978年种下的。”美联社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时如是评价。据统计,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的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8年的6%。这个数据有助于说明世界乐于听取中国意见的深层原因。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中国经济30年来的持续增长将无从谈起。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与世界关系日益紧密的30年。”杨洁篪说。
  
  改革开放改变世界格局
  
   2003年,一批中国学者发表了国内第一份《中国国际地位报告》。后来每年都会出新的版本。这是一个信号,它预示着中国精英们率先开始以“自己为主线,世界作背景”来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1980年到2000年,中国经济再怎么增长,它的影响力限制在960万平方公里上。”报告发起人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仁伟在解释为什么没有在上世纪去筹划这样一份报告时说。
  
   “但是2000年以后,有一个最重要的事件就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世界体系。”
  
   可想而知,当充满活力的巨人张开怀抱,世界的面貌注定要为之重新塑造。以至于30年后的今天,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任裴敏欣看来,改革开放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乃至世界权力格局。
  
   2005年,中国超过英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仅落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国。
  
   1993年,美国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贸易第二大出口国。
  
   “经济到了一定水平之后,负责任大国、利益攸关方之类的相关概念开始被越来越多地与中国相联系。”黄仁伟说。
  
   在国际组织中,可以看见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身影。无论是1991年加入APEC,还是后来出席G8……
  
   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重大活动交由中国承办,比如亚运会、奥运会、世博会、达沃斯论坛、六方会谈……
  
   世界各国领导人越来越频繁地齐聚中国,像中非峰会、中欧峰会……
  
   “解决问题要有新办法,但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就找不到好的解决办法。”德国副总理兼外长施泰因迈尔今年6月访华发表演讲时,有意强调这一点。
  
  “中国责任论”甚嚣尘上
  
   1990年12月,邓小平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到中国对外政策时说,第三世界有一些国家希望中国当头,但是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这个头我们当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够,当了绝无好处。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时光如梭。“200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是24.95万亿元,是1978年的68.5倍……”在12月开幕的“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回顾展”上,这些数字很是显眼。
  
   随着“自己力量”的变化,别人看中国的目光也在发生变化。
  
   一位专家曾如此概括:5到10年前,有人提“中国崩溃论”;3到5年前,有人提“中国威胁论”;现在,人们开始谈论中国的国际责任,或者可以说“中国责任论”。
  
   在西方,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中国崛起为全球性大国已属不争的事实,西方以成熟大国的标准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当西方世界陷入金融和经济困境之际,很多人寄希望于中国发挥作用。
  
   一家海外华文媒体不无忧虑地表示:“坦率而言,许多中国人在被美国骂的时候,并不感到问题的复杂,而当美国在对中国进行‘捧’和‘夸’的时候,问题似乎开始变得复杂了,因为不大容易摸准他们在想什么和他们想得到什么东西。”
  
   是否存在西方“捧杀”中国,舆论看法不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不管别人想让你干什么,关键还是自己的选择。”黄仁伟说。(作者 董晓宾 余莹)
  
  【策】中国须更加积极有为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2009年中国将迎来60华诞,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自身的国际地位?面对国际上宣称的“中国责任论”,中国又该如何抉择?
  
   裘援平(中央外办副主任):
  
   在奥运会落幕的那一刻起,中国未来30年发展的序幕就徐徐拉开了。明年是建国60周年,大事、要事、喜事集中,是我们从历史新起点出发的良好开端。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人间巨变,经历了2008年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中国需要继往开来,客观冷静认识自己,全面认真思考未来,想一想下一个30年乃至更长时间发展的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30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发生了质的变化,从封闭半封闭状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从国际体系被动参与者变为参与者和建设者。尽管如此,我们作为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革,要实现国家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外界的过誉和某些人的“捧杀”,我们自己不能头脑发热,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还是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心无旁骛坚持干好自己的事,妥善处理好同外部世界的关系,让别人觉得我们可亲、可近,当然也绝不可辱、不可欺。
  
   同时,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外界对我们的期望越来越高,我们实现国家利益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中更加积极有为,承担与日益增长的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责任,维护我们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最剧烈的变化。世界大变革大调整,可能给各国带来大机遇大挑战。例如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有机会参与国际金融秩序重构,就要把握和用好这个机遇,在加速变动的国际体系中争取应有的地位。这也是积极有为的重要方面。
  
   中国快速发展,必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各种反应,也会出现认知上的各种偏差。我们除了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之外,尤其要重视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文化交流和公众外交。
  
   要以国际上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以外界喜闻乐见的形式,有效地推介中国,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进国际主流社会对中国客观理性的认识,减少不必要的顾虑、误解和担忧。
  
   要充分利用中华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广泛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赋予国际交往和沟通对话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展示出一个历史和当代的中国,一个栩栩如生的文化文明大国。
  
   要适应对外工作主体和对象多元化趋势,大力加强公众外交。多渠道开展社会各界的对外交往,在外国议会、政党、媒体、智库、民间组织、企业、地方等各方面广交朋友,深化人民之间的友谊,打好国家关系的社会基础。
  
   要让外界全面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除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和发达地区外,也要请外国来访者多去中西部,坦然地让世界看到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
梦想成就未来,态度决定人生 http://70075198.qzone.qq.com/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

关注

4

粉丝

31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3 12:11 , Processed in 0.020806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