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85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转贴]心路历程温哥华

[复制链接]
8857 312
oceandeep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建议去看 苦乐移民路<br />再说学海无涯<br />怎么会有学完了的道理
心安乐处即身安乐处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cdrmb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有怎么学的玩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王逍遥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kikileilei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 请继续 也让我怀念下温哥华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就是一枪  管理员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阿!!!!求楼主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我没有总稿,所以贴的话得一页一页找,累死了(120多页~~),不过既然有想看的,我就继续找吧。<br />顺便说一句,一枪,为什么我在这版发帖没有money呢,没有奖金最起码应该给基本工资吧,要不然都没热情了~~~<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br /><br />   还没等陈容说话罗叔叔便对着她介绍说,她也是101毕业的,你们俩校友呐,还有那个小月呢,她怎么没出来,你们都是一个学校的呢。我们笑着说hello, 但毕竟是初次见面,难免生疏。就在这一刻我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好朋友们。每次当我认识新的朋友,脑海中都会浮现出和老朋友们初次见面的情景。想到刚认识他们的时候大家也是很拘束,但后来却成了知己,心中便多了些宽慰和期待。也许,今天只是简单的和你说hi的人,明天就会成为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页。我一直相信人和人间的缘分,并认为它是上苍注定且修炼不来的。<br /><br />   先撇开这些缥缈的题外话,让我继续我的故事吧。我们的到来使原本安静的屋子里顿时热闹起来,罗叔叔的女儿然然和另一个叫小月的101女孩儿也出来和我们打招呼。我们都是同龄人,性格外向的然然就连说话都清脆跳跃;而陈容和小月就没有那么外露。罗叔叔给我们介绍了他的太太,杨阿姨。寒暄了一阵后她调侃的说,我们家都是老罗做饭,今天也没什么特别的,咱们就吃顿炸酱面吧。爸爸一听立即兴奋的响应:“好啊,再好不过了!在加拿大还能吃到家乡饭,我们真没想到啊。”是啊,我也以为到了这里就全盘西化了呢。在后来的生活中我才慢慢了解到,相当一部分温哥华华人在生活习惯上还是保留了老一套的。<br /><br /><br />(十一)<br />   <br />   这顿晚饭虽然简单,却平抚了我们初到的不适和潜意识里的思乡失落。爸爸是个很健谈的人,饭桌上有他在气氛就一定很融洽。吃饭的时候我和然然他们也开始聊天。我发现她们关心的是偶像追星,学校里的帅哥等等之类的话题。因为平时自己主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些,而且以前和好朋友间的交流多数集中在社会,文学甚至政治这些比较精神化的话题上,所以对于偶像帅哥的精通度远不及她们的我也就有些插不上话了。还好,只过了一会儿大家就“酒足饭饱”开始收拾碗筷了。杨阿姨给妈妈讲着一些温哥华的生活常识,并教她怎样使用厨房的炉灶烤箱。妈妈是个性格温和且处处为人着想的人,她不像爸爸那样善于表达,但却因此形成了自己内敛娴静和贤慧通达的特质。我希望她能和这位阿姨成为朋友,能在新的环境中有自己的一片天空。<br /><br />   饭后大家聚在客厅闲聊,我猛然发现天竟然还是亮着的。按理说下飞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下午四,五点钟了,怎么折腾了这么一大圈太阳公公还没有就寝?我抬手看看了手上的两只手表,一个显示的是9点35分,另一个是12点35分。为什么我会戴两块表呢?呵呵,来这里之前我怕刚到的时候时差算的不那么利索,索性就准备了双份的。一个保留北京时间,给家人打电话报平安的时候就参考这个时间,另外一个就是温哥华时间了。这个习惯后来就没有继续了。只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每次从北京探亲回来我都会将手表的北京时间保留一段时间,来慰籍自己对家乡的留恋不舍。还说回太阳公公的作息问题,原来夏天的温哥华天亮得早黑得晚,一般要到晚上10点才显出晚间的样子。和北京夏天不同的还不止这些。这里的太阳很足,晒在身上会有热敷的感觉,但由于温哥华位于一个地理环境自然天成的海湾中,空气中的湿度适中,因此皮肤不会粘粘的。你若不在太阳的照耀下,当微风吹来的时候还会不禁打个寒颤呢。<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br /><br />   渐渐的天黑下来了,傍晚的温哥华带着高贵又忧郁的神色悠然降临。天已不见白天的湛蓝,暗暗的淡黑色夹杂着藏蓝的线条悄然笼罩下来,给这时的温哥华添了些深沉的气质。一个好朋友曾对我说,她喜欢傍晚宁静沉淀的大温,它在褪去了白天的明艳后给人安心踏实的感觉。天色渐晚我们也该告辞了,小月陈容把我们送出了大门,大家挥手道别。爸爸向他们道谢,继而我们上了罗叔叔的车。<br /><br />   回去的路上,我们路过了温哥华的市中心 (Downtown)。其实无论再纯朴宁静的城市,Downtown也一定灯火辉煌华丽耀眼的。天已经全黑,温哥华的市中心被衬托的像颗发亮的白珍珠。Downtown里高楼林立,而且楼群密度很大。著名的Robson购物街网罗了各国的名牌服饰,精品小店和咖啡冰淇淋店,即使是晚上也有成群的年轻人快乐的行走。在国外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当人们下班离去后办公室里的灯也一定是大开着的。原因我没有详细的探究过,只听说是为了防盗。大概是因为办公楼里都装着监视器,所以如果有盗贼的话也就自然而然的在亮堂堂的灯光下无所遁形了吧。加拿大就是如此。可我又一想,这算不算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br /><br />   在经过这几年的生活后,我发现加拿大人很有挥霍的本领。一张白白的复印纸,哪怕只写了几个字也会被扔进废物箱里。还记得有一次我去商店里买打印机,在检测质量的时候工作人员要先打出个样本给我看。一张好好的复印纸,只打个几个字便被丢弃了。我当时本能的反应道:No no, 不要扔,背面还能用啊!谁知那个加拿大人有些不解的看着我说,that’s ok, we got a lot here! (没关系啦,我们还有很多纸阿!)。资源太过富足是主要的原因,有了物质的保证精神上自然也就放松了。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里的回收工作做的很好,废弃资源的再利用率很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大降低了浪费。虽然“挥霍”是我对加拿大人的最初印象,但后来在这里生活时间长了我慢慢注意到人们的一些转变了。首先是学校里多了很多新贴上的随手关灯的提示标,而且同学们打印笔记的时候也会尽量的两面都使用。有时就连老师发下来的一些课堂材料也用的是背面有字的纸。我觉得这很好,起码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节约总是项美德的。<br /><br />   至于加拿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我想,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受我们这些外来移民的影响吧。这就是我最爱加拿大的地方。她胸襟博大,可以包容并吸纳各各种族文化的[s:102]。与美国最大的不同是,加拿大是个salad bowl(沙拉碗),每种文化来到这里不需改变自己。就像一盆沙拉一样,苹果放进去还是苹果,番茄放进去还是原来的番茄。而美国却是melting pot (熔炉),进入美国的社会就要改变本来的文化而去适应他们。苹果一旦被放进熔炉,便用不再是以前的苹果,它会发生质的变化。虽然大家总把美国和加拿大统称为北美,而且经常混为一谈,但这两国之间在文化上却有着天壤之别。我个人是爱加拿大的,并不是因为我来了这里所以要这么说。我一直认为加拿大是一个奇迹,她博大的胸襟包容着这么多的移民和不同的种族,而且各种族间相处融洽。这份博大,是值得向往并且膜拜的。<br /><br /><br /><br />(十三)<br /><br />&amp;nbsp; &amp;nbsp;回到了旅馆我们和罗叔叔道谢告别,临走的时候他嘱咐我们说,附近有个超市,我们可以自己买些东西,明天他会带我们去找房子。我心里又一次的感动了。非亲非故的人家却这么帮我们,真的不知道以后用什么来回报。进了房间,我像个自由落体一样嘭的一声趴到了床上。我太累了,从下了飞机就一直马不停蹄的,脑子里也乱乱的没有个头绪。洗去一身的尘埃后我们都准备休息了,我打开客厅的沙发床并铺好随身携带的被单,一天的疲惫接踵而至。这时一抬眼却发现阳台的门还开着,我便起身走了过去。<br /><br />&amp;nbsp; &amp;nbsp;当我接触到外面凉凉的空气时,头脑里那些隐藏着的感性细胞被瞬间激活。我穿着睡衣到了阳台并倚在栏杆上,任夜晚特有的暗淡忧伤将我牢牢围住。空气是冷淡的,天空是沉睡的,可我却好像一下苏醒。恍然大悟,原来我已经身在温哥华了。其实有时我是个迟钝的人,失去一样东西要过一段时间才会猛然觉醒它的消逝。就在这一刻,除了爸爸妈妈我似乎什么都失去了。过去的人和事我已经选择了远离;而在这个新的国度,我却没有拥有的权利。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天起我就是个感性的人,只是后来慢慢学会了掩藏自己的真性情,故在别人看来是属心思粗略,开朗而又多笑的人了。那个真实的自己太脆弱敏感,我怕她受伤害,所以疼爱的将她藏在心底,提供怀念。不论今天是怎样的一个晚上,明天的太阳还是会如期而至,没有谁会为了谁去等待或耽搁。这一晚,我竟睡的很香。<br /><br />&amp;nbsp; &amp;nbsp;第二天早上,我们三人决定先去周围的超市买些简便的食品。因为房间里配有厨房和餐具,我们就打算自己做点东西吃好了。出了门来到街上,我们顺着罗叔叔昨天告诉我们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我们开始观察评论起来:就像昨天看到的一样,这里的街道很整齐,路两边是一路排开的别墅。我仔细看了一下每家门前的花草布景,它们即漂亮又生机盎然,可相比之前去过的英国就显得文化气息淡一些了。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心情,毕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走了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一个叫Safeway的大超市,因为这个超市是全球连锁的,所以在澳洲生活过几年的爸爸对它十分熟悉。<br /><br />&amp;nbsp; &amp;nbsp;超市里面的格局布置和国内的大型超市没太大区别,只是这里人少了很多,可能是早上的缘故。我们看来看去后决定一切从简,就买几个西红柿几包方便面凑合吧。谁知当我们走到了蔬菜架前时却顿然一惊,这平凡无奇的西红柿竟然2.99加币一镑。这里的计量单位用镑算,一镑大约等于0.9斤。当时的汇率是一加币兑5.6人民币,这样算来不到一斤西红柿竟要17块人民币。再看看其他的东西也都没有想象中的便宜,就连最应该便宜的海鲜(因为温哥华临海)也比国内要贵。想起出来之前爸爸还说加拿大的海鲜一定和澳洲一样便宜呢,现在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儿。没办法,那也得买啊。从超市出来后我发现大家的情绪都有点不对劲了,还说什么过来以后天天吃虾,现在恐怕连西红柿都吃不上了。带着心里的失望我们回到旅店草草的煮了些方便面了事,这顿饭就算是打发过去了。<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四)<br /><br />   吃晚饭不一会儿罗叔叔就过来帮我们找房子,见到他我忽然有种见到亲人的感觉。他问我们对住处有什么要求,比如价格,地区一类的。在落地之前我们买了很多关于加拿大的书,那时我们看到书里说大温地区有个市叫列治文市(Richmond),是著名的华人聚集地。最早的时候是香港人先移民到那里并纷纷安下家来,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集中到了列治文,那里就形成了庞大的华人社区。书里还说在Richmond满街都是中国店和中国餐馆,俨然小香港一般。说到这里,我曾听说过一个有趣的说法,那就是把Vancouver 改称 Hongcouver。Hong就是Hong Kong。之所以这样叫是因为那里的香港人比例大的惊人,毕竟那是他们开创的一片天地。后来,台湾移民也陆续来列治文安家,再后来就是我们大陆的同胞了。来自香港,台湾和大陆这三个地方的移民由于成长环境及社会背景大相径庭,在想法,行为,语言和着装上都有着不同之处。但不可否认的是,不管你是来自曾经被英国殖民的香港,还是来自吵着要独立的台湾,你身上流的都是炎黄子孙的血,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和中国人特有的姓氏是永远改变不了的事实。而且在外国人眼里,不论你是香港人,台湾人,新加坡华裔或是美国华裔,在他们看来都是中国人。在现在的列治文市,大陆同胞的比例在与日俱增。其实无论是打下天地的香港人,继而移来台湾人,还是近几年才来安家的大陆人,大家在列治文相处的还是比较融洽的。<br /><br />   我们来之前就初步决定安家列治文,一是为了让爸爸妈妈的语言障碍小些,二来对于我们新移民来说,身在异国他乡能找到这样一片属于华人的土地在心理上也是种安慰。于是我们就把想在列治文租房子的想法告诉了罗叔叔,谁知他听了后却大呼起来:“哪儿能在那儿住呀,环境多不好呀。住北温吧,你们在我家附近租个房,咱们也互相有个照应。再说北温环境好洋人又多,这才叫出国呢!”也许是之前对罗叔叔的印象很好,在听了他这番煽情的话后我们也就动摇了,毕竟我们对温哥华的了解都是纸上谈兵的。于是爸爸当即决定“那就住北温了,我们就在你家附近租房子吧”。在那时看来这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决定,或者说都不能用“决定”这样严重的字眼儿,但在现在看来这一步却恰恰具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当时我们没有住在北温,一切也许会完完全全的不一样了。<br /><br />(十五)<br />   <br />   在罗叔叔的热情帮助下我们很快便在他家附近的一个高层公寓里租到了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月租930加币,再加上30块的停车费一共960。我们刚到不知道房价行情,只听说这在北温已经算是很便宜了。温哥华的别墅或低层公寓都是木质结构的,也就是用木板搭成的,所以像我们的这幢水泥公寓比较少见。由于木质结构的房子隔音不好,抵御火灾的能力也接近零,我们租到的这座水泥公寓还相当的吃香呢。这是座私人所属的大楼,而整栋楼唯一的管理员是位金发碧眼的老奶奶。罗叔叔说这栋房子就是她们家的,她退休后闲暇无事便当起了公寓的Manager。听她的口音不像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更像是法国裔。初次见面这位老奶奶对我们格外的友好,后来我知道了她叫Emma,就住在我家房子的隔壁。<br /><br />   搬进去后,出来进去的我们总能看见Emma。每天她总是起的很早,冬天也不例外。一座20层的公寓从上到下都是她一个人管理,老奶奶还真是相当的能干。早上她常会到楼前的花坛修剪花草,之后再到楼后去清扫。等这些都做完了她就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或擦楼梯或收拾大厅,总之是忙个不停。还记得有一次我们家的窗帘坏了便找Emma帮忙,她看了两眼后便转身从外面搬了个梯子回来。然后还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她已经光脚爬了上去。我们都吓坏了,Emma少说也有六,七十岁了,这要是摔下来可怎么好啊。于是我们连忙扶住梯子着急的说:“不用不用,我们可以自己来,你要小心啊!”。谁知老人却笑着说,这算什么,不过是小事一桩罢了。后来爸爸不尽佩服的说:“她这个年纪要是在中国早在家享福了。家人哪儿能让她这么登梯爬高的。”我们知道她这样绝不是为了钱,因为整栋公寓都是她家私人所有的,她又怎么会缺钱呢!不解的同时我们想,或许是外国人生活方式和态度与我们不同吧。也许在他们看来金银珠宝或大房好车都是伪幸福,是摆出来给别人看的。而像Emma这样每天都有自己的事可做,既自得其乐又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即使累点儿也觉得这样才是最真实的生活吧。<br /><br />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fxyflttw  曼省名人  发表于 2006-7-7 02: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六)<br /><br />   就这样我们在新家里开始了新的生活。刚搬进去的那天我们就在爸爸的号召下七手八脚的把带来的行李物品全部摆放归位了。这就是爸爸,一个雷厉风行的人。现在我还留有当时拍的照片,每每看到照片中的我把小小的脑袋埋进大大的行李袋中淘东西,嘴角便会自然的染上一抹微笑。虽然行李就位了可家里却一样家具都没有,所以开始的几天我们都是铺张塑料布在地上“匍匐”着吃饭,晚上就打地铺在地毯上睡觉。<br /><br />   后来罗叔叔又主动过来带我们去买家具和生活用品。我跟爸爸说,这个罗叔叔简直就是活雷锋啊。谁知爸爸却不说话了,想了想后他犹豫着说:“我就这么一猜啊,没别的意思,你说他是不是做保险的?”在国外有很多保险经纪人,有些为了拉拢生意就包揽了移民公司的接机和安家服务。移民公司是不给他们报酬的,他们为的就是能够让新来的移民买他们的保险,从中赚取佣金。可我怎么也不相信罗叔叔是保险经纪。最后在我的强烈否定下爸爸也觉得自己有些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既然是这样我们就更不好再麻烦他了,毕竟人家是义务帮忙的。<br /><br />   于是爸爸打通了移民公司在温哥华办事处的电话,跟他们说清了情况后便:“为什么我们当时交了一万美金的服务费,你们却没有履行当时合同中说好的接机安家一系列服务?谁知,公司安家部的经理在查过我们的档案后说,怎么没有,小罗不是去接你们了么?爸爸回答说人家那是义务帮我们的,我们以前认识。这时经理平静的说:“咳,不是,他是公司派去的。因为认识你们,所以你们这个case就给他做了。小罗是做保险的。” 原来竟是这样,听到这些我有点难过了。第一次我意识到,现实中的社会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单纯诚恳。按说付了相当高的一笔服务费,我们理所应当的应该享受到上乘的安家服务,可现在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卷入了一个生意圈。当爸爸婉转的把话跟罗叔叔挑明时,非常惊讶的他却没有做任何解释。后来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不妥,他终于照实说自己是希望以后有机会可以帮我们策划并购买保险的,还说了些类似于“在国外讨生活不容易”的话。也许他是出于无奈才这样做的,我们也能看出他的辛苦。事情既然已经说明白了,就让那些不愉快过去吧。毕竟现在摆在面前的是怎样去适应眼前的种种,况且我们还有那么多事没有安顿下来。本以为这件事过去后一切会进入正轨,没想到即将到来的麻烦却将我们所憧憬的新生活生硬的打乱。<br /><br /><br />累死了,歇一歇。。。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30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22 13:11 , Processed in 0.025897 second(s), 25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