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8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卫健委:中国至少有1541名无症状感染者

[复制链接]
583 0
                       
近期针对中国疫情数字存在着不少质疑,其中,无症状感染者统计数字不公布尤为引人诟病。现在,中国官方宣布,今后将每日发布无症状感染者数字。不少专家担心,如果防控不力,无症状感染者会导致疫情严重反弹。



(德国之声中文网)周二下午(3月31日),中国国务院宣布,次日起将每日公布无症状感染者的数据。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此举是为了“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中国国家卫健委则在其网站上进一步指出,截至3月30日24时,全国接受医学观察的无症状感染者为1541例。而同一时刻的全国现有确诊病例数量为2161例。

从一月底开始,中国就不将无症状感染者列入确诊患者,而是单独统计,明显没有遵从世卫组织建议的统计口径。从医学角度而言,将“患者”与“无症状感染者”区分统计的做法并非没有合理性。但是,中国卫健委官员2月至今曾多次表示,无症状感染者的统计数据“无需公布”,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随着中国的新增确诊病例数字不断走低,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越发受到重视。湖北、河南多个城镇都陆续传出消息,当地有本土新增阳性病例,但是却没有列入到确诊数据中;随后,当地卫生部门出面解释称,无症状感染者被发现后会立刻被隔离观察,并且按照规定上报数据。在这个背景下,社会各界要求政府及时通报无症状感染者统计数字的呼声便越来越响。

在周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卫健委疾控局局长常继乐指出,目前的“无症状感染者”统计,既包括了自始至终不出现临床症状的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也包括暂时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潜伏期患者;后者在出现症状后,会转入到“确诊患者”统计之中。据他介绍,此前,各地疾控机构通过主动监测发现了这些无症状患者,管理、隔离措施与确诊轻症患者也相似。

无症状感染者同样具备高传染力

中国国家卫健委在其网站上指出,无症状感染者在人群中难以被发现,导致隐匿传播难以预防。而且,即便能通过追踪密切接触者找到可能的无症状感染者,也会因受限于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的窗口期,而无法发现这部分人群。卫健委承认,由于上述因素,“实际防控工作中无法将发现和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主导措施。因此我们仍将继续着重于及时发现隔离确诊患者,并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

针对无症状感染者带来的风险,全球学术界近期也发布了多项研究成果。3月16日,知名期刊《科学》刊文指出,在今年1月10日~23日期间,也就是疫情的早期,中国有86%的病例没能被记录在案。这项由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香港理工大学的科学家共同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指出,中国的疫情爆发,很大程度上是由未被发现的轻症感染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所推动的;尽管单个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估计仅为确诊患者的一半左右,但是,79%的确诊患者都是被无症状患者(包括后来成为确诊患者的潜伏期病人)所传染。

香港大学的一项针对潜伏期患者的研究则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平均在出现症状前的2.5天就已经具备传染性,传染性达到峰值是在发病前0.6天,出现症状后传染性反而会逐渐削弱。

广东省疾控中心3月19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则提到,有些无症状感染者一直到痊愈也未曾表现出症状,但是检测显示,他们释放的病毒量与出现症状的确诊患者相当。

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还在分析了今年2月的数据后指出,全球范围内,可能有大约2/3的感染者没能被发现。

3月20日,另一份知名期刊《自然》也援引中国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武汉市至少有59%的感染病例没能被发现,其中包括无症状感染者以及轻症患者。而且,这是研究者根据“最保守的模型”测算出来的数据,认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可能被大大低估。

流行病学家:疫情总是会有多个高峰

目前,尽管中国的每日新增确诊数字不断走低,但是对出现第二波高峰的担忧依然不减。一个世纪前的“西班牙大流感”期间,即便是”防疫样板城市”美国圣路易斯,也在放松了防控措施后又出现了第二波疫情,所幸疾控当局准备充分,第二波高峰明显小于第一波。

由知名流行病学建模专家弗格森(NeilFerguson)领衔的伦敦帝国理工大学科研团队今年2月中旬就在一篇论文里指出,一场疫情中,即便能够通过强力管控迅速遏制疾病的传播,但是只要依然存在传染源、存在易感人群,就会在强力管控逐步放松后反弹,出现新一波疫情。前一轮疫情中难以被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就可能是新一波疫情中的传染源;而由于第一波疫情遏制过快,大部分人群都未曾被感染、缺乏抗体,无法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效应,因此都可算作易感人群。

弗格森教授在文章中指出,甚至还会出现“第一波疫情遏制越迅速、第二波反弹越猛烈”的情况,颇让各国疾控当局为难。他建议,疾控部门要掌握好每一波疫情的管控时机和力度,确保每次高峰都不突破医疗系统的承载上限、避免“医疗挤兑”,同时在疫情低谷期有序放松管控,让社会经济生活略微复苏。最终,在经历了多次可控的高峰-低谷循环后,要么实现了“群体免疫”,要么等到了疫苗研发成功。

李克强:加大筛查力度

这种“有序应对多次高峰”的策略,有赖于对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在内的传染源进行筛查。中国总理李克强近期就多次强调这一点。他甚至在3月30日专门召集了一场针对无症状感染者问题的会议,要求进一步加大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力度,扩大检测范围。而各省派往湖北的疾控队,也并没有随医疗援助队撤离。

中国国家卫健委也在周二就无症状感染者问题呼吁民众,虽然疫情高峰期已经过去,但是要继续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既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的健康”。

值得一提的是,李克强在3月30日的专项会议中,还特别强调了“不允许各地为了追求病例零报告而瞒报、漏报”。在微博、知乎等中国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指出,随着卫健委开始发布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各地当局将很难再通过“将轻症确诊患者算作无症状患者”这种手法来人为压低疫情数字。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2-28 12:54 , Processed in 0.019397 second(s), 28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