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19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全面解析加拿大的有机食品

[复制链接]
1195 0
    对受农药与化肥或转基因影响的食品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一股潮流。就在我们居住的城市温哥华,有关有机食品和非有机食品孰优孰劣的争论此起彼伏。它既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话题。

  在温哥华,都有哪些有机食品的商家? 对有机食品的选择,我们是在盲目地追赶时髦还是已经具备科学的知识背景? 应该怎样看待关于有机食品的各种不同观点与争论? 面对市场上真假难辨的有机食品,我们应该如何对应? 作为一名消费者,在有机食品的选择上应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有机食品与省钱能否兼得?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U4.jpg
  ※全食食品之路

  1978年,约翰·麦基(John Mackey)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奥斯丁开张了一家名为“Whole Foods Market”的食品店,后来中文译成“全食超市”。

  温哥华《加拿大都市报》记者在开始本次稿件的准备时,记忆中快速闪回的就是全食超市和它琳琅满目的有机食品。当时笔者住在加利福尼亚,对有机食品和有机食品商家最初的了解就是从那里开始的。

  早期,在全食超市的禽肉冰柜旁摆放着店家专为迎合讲究健康饮食的消费者精心设计的广告:“罗西(Rosie)是一只生活在加州葡萄美酒之乡的母鸡,直到被送往肉食加工厂,她终日享受着安闲的生活。罗西的一生在有机农场特制的鸡舍中度过。鸡舍通风良好、采光充分;陶瓷地砖上撒满干净的谷壳和其他有机饲料。她在成长过程中不是在地上啄食金黄的玉米粒,就是在鸡舍外的庭院里散步。与绝大多数食品店所经销的肉鸡不同,罗西从来没有使用过抗生素或生长激素”。 当然,广告未曾提及的是,罗西也因此比普通肉鸡贵出好几倍。

       ※温哥华有机食品零售商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断提升,Whole Foods 以连锁形式迅速蔓延全美、进而走出国门。目前温哥华、多伦多都有它的分店。

  其实,在温哥华有许多有机食品的零售商,而全食超市只是其中之一。本地商家搜索引擎www.yelp.ca提供了温哥华十大有机食品超级市场,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温哥华有机食品零售业的概况。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得知,在与大温华人消费者密切相关的大统华超级市场(T & T Supermarket)虽然没有有机食品专柜,但有机食品的比例一直在不断上升。大市场(Marketplace IGA)设有有机食品专柜,在普通商家中的有机食品率名列前茅。

  有机食品,从瑞吉儿·卡尔森谈起

  食物是人类生存与繁衍最基本的生活资料之一。谈及农药和化肥对农林蔬果作物的影响,好像人人都有自己的一套观点。但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学者对此问题的讨论、研究和争辩已经延续了半个世纪。

  为了对有机食品及其相关的问题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让我们从瑞吉儿·卡尔森说起。

  ※瑞吉儿·卡尔森与《寂静的春天》

  51 年前的1962年,美国出版了一部引起轰动的着述《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和自然史学家瑞吉儿·露易丝·卡尔森(Rachel Louise Carson, 1907-1964)女士,她在书中揭露了农药对土壤与环境的破坏。由于该书出版前就已在报章连载,瑞吉儿在出书时早已名声大震。当然,“名声大震”并不是说舆论一边倒,而也是指由其观点所引发的激烈争论。

  在其着作出版后两年,瑞吉儿便因患乳腺癌去世。尽管被描述为“才华出众”,她也绝对没有料到本书对后世的影响。

  现在看来,《寂静的春天》产生的直接后果至少有三个,一是促使美国公众重新认识自己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农药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全面禁止广泛使用于农业的DDT;第三个后果意义更为重要和深远,它推动了当代环境保护主义思潮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上说,人们今天谈论的关于有机食品的话题,始发于这位目光敏锐的女作家及其作品。

  然而,比较1960年代,这个话题在今天已经拥有更广泛、更深刻和更多层面的涵义。

  《寂静的春天》出版后不久,在就农药化肥对农林蔬果作物影响的争论中,代表美国生物化学企业界的发言人罗伯特·怀特-史蒂文斯(Robert White-Stevens)说过一句“名言":“如果按照瑞吉儿女士的观点去做,人类就得回到害虫与疾病充斥全球的中世纪”。从那时到今天,争论从未间断。不同的是,现在的争论已远不再局限于学术界、知识界和企业界,千千万万像你我这样的普通消费者也被卷入其中。

  有机食品大辩论:

  背景※“有机耕作”与“化学耕作”

  在探讨有机食品大辩论之前,似乎还有必要了解另一些背景知识。1939年,英国科学家罗德·诺斯伯姆(Lord Northboume, 1896-1982)提出了“有机耕作(organic farming)”的概念。有机耕作是指“整个农场作为一个整体的有机的组织”,与其相对的是“化学耕作(chemical farming)”。化学耕作依赖于额外施肥,不能自给自足,农场也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他点到为止,并没有在这一领域走得更远。

  ※“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

  尽管如此,了解诺斯伯姆有机耕作的概念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有机耕作环境下出产的农林蔬果产品便是“有机食品(organic food)”;有机食品的“有机”并不是指这类食品的化学成分,而是指生产这类食品采用的有机的耕作以及后期的加工方式。有机食品的别称还包括“生态食品”、“绿色食品”、“天然食品”或“自然食品”,但最通行的叫法还是“有机食品”。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法律文件已经确定这类食品的名称为“organic food (有机食品)”。

  ※“转基因食品”

  另外,“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的介入使问题的复杂性大大加深。所谓“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性质,使其在营养、品质、形状等方面依照人们设想的目标转变。

  ※就有机食品争论的两个层面

  因此,就有机食品而产生的争论大致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关于农林蔬果作物的“耕作环境”,另一个层面是关于农林蔬果作物品种的“自身改造”。

  第一个层面涉及的是“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基于化学耕作而出产的农林蔬果作物产品的食品)”,人们在这两种食品的优劣上争论不休;第二个层面涉及的则是“有机食品”与“转基因食品(基于生物技术改良过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产生的食品,以及带有该种成分的食品原料或食品添加剂所产生的食品)”,人们在这两种食品的优劣上也争论不休。

  农药和化肥的推广是在1930年代末期以后,因此一些科学家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食品都是有机食品。尽管中国历史学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家坚持认为大战肇始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历史学家都认为,大战自1939年纳粹德国攻击波兰爆发。

  由此可见,诺斯伯姆在1939年提出“有机耕作”与“化学耕作”的区别,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食品都是有机食品”之说绝非偶然的巧合。

  ※国际转基因作物规模

  在转基因食品(GMO)方面,虽然早在1946年生物学界就已发现DNA可以在生物之间转运,但首例转基因植物(含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在美国培植成功却是1983年的事,此后在1990年代,转基因技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其势头至今还没有减弱的迹象。

  尽管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以及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声称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但仍有大量消费者坚持怀疑并抵制转基因食品,现在这方面的争论正日渐加剧。

  有机食品大辩论:观点

  由化学耕作而产生的非有机食品的弊端比较显而易见。假使能够选择,九成以上的消费者都会拒绝非有机食品。至于转基因食品,情况就复杂得多,人们对其拒绝、怀疑和不同程度上的接受经历过很长的时期。另一方面,现在一些人正在试图使自己变成“极端有机食品主义者”,即不惜一切代价地选择非化学耕作和非转基因两种意义上的有机食品,其趋势不仅没有减弱,而且还在不断加强。

  ※与有机食品唱反调的营养学研究

  在人们被有机食品资讯的波涛淹没时,某些带有不同观点并有学术价值的研究被忽略了。其实,任何消费趋势的背后都可能隐含着商业利益的驱动。当年美国生物化学企业界的怀特-史蒂文斯抨击卡尔森的《寂静的春天》就是一例,今天就有机食品的过分鼓噪似乎又是一例;至少这种强势宣传已经掩盖了某些不同意见的发声。

  因篇幅有限,这里仅向读者介绍少量研究结果,它们渲染“有机食品并不见得更健康、更营养、更安全或更环保”。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JCN)》一项完成于2009年的研究指出,在美国消费市场上出售的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在“营养元素方面并没有什么差别”;在某些情况下,“非有机食品的维生素含量甚至超过了有机食品”。

  《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是西方着名的医学研究专业期刊之一,它这份研究报告共162页,研究分为不同阶段,涵盖50余年。上述结论在几年后得到其他相关研究结果的支持。201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科学家在美国《内科医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发表论文声称,“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相差无几,只是农药残含量略低,但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不十分显着”。

  ※如何看关于有机食品的不同观点

  笔者认为,在《寂静的春天》出版后掀起的阵阵狂澜、特别是1972年禁止DDT等杀虫剂以来,美国农业耕作方面的法律日趋严格(类似的情况也反映在加拿大),这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有机食品与非有机食品之间的差距,但它仅仅是北美的事实。关于这一点,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在《寂静的春天》再版序言中的一段话点出了问题的实质:

  “自《寂静的春天》出版以来,仅农场使用的农药就增加到每年11亿吨,危险化学药品的生产增长了400%。美国自己禁止了一些农药,但它仍然生产、然后出口到其他国家。这不仅使美国人陷入一种己所不欲却施加于人并从中获利的窘境,而且也反映出他们在对科学无国界观念理解上的原则性错误——污染任何局部食物链最终可能会导致全球的食物链受到污染”。

  美国科学家的上述观点,与现今流行的有机食品观大相径庭。但由于研究主要局限在北美,其结果不能涵盖事物的全貌。考虑到人类生态环境的不可分割性和食品来源的多元性,笔者还是认为,有机食品一般说来是更理想的选择;尽管“极端有机食品主义”并不现实。“极端有机食品主义”与走回头路去否定有机食品或基于商业私利造势有机食品,一样带有缺陷,故不足取。

  真假有机食品的游戏

  ※世界有机食品市场


  在世界范围内,有机食品市场正以高于30%的速度增长,其商业金额在2010年就已达到800多亿美元。在这近千亿美元的市场中,加拿大有机食品市场30亿美元,占世界市场总和的4%强。

  据organic-world.net统计,美国农作物产品的有机率仅为0.6%;另据加拿大统计部门的资料,卑诗有机农场的规模在全加排列第四,有机农场的数量占全部农场的不到10%,这些资料说明了有机农林蔬果生产、市场和消费的潜力。

  ※中国有机食品市场

  假设有一名“极端有机食品主义者”不惜一切代价地选择有机食品。问题是,他的健康投资是否值得? 怎么能知道他购买的食品就是真正的有机食品呢? 《都市报》记者在研究的过程中感到,这一假设及其引发的问题具有普遍意义。于是记者带着这些假设和问题先在北京进行了调查采访。

  工作从中国开始,原因十分简单。

  首先,很多居住在温哥华的华人朋友来自中国大陆。

  其次,无论是短暂居住于国内还是两头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与大陆的食品都有密切的联系;即使久居加拿大,加国市场上的食品有些也来自中国。

  第三,中国食品安全曾有不太光彩的过去,现在从政府到企业、从市场到消费者都大大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因骗局、丑闻仍不断被披露,故人们的警惕性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在北京,普通市民对“真假有机食品的游戏”有着极其透彻的认知。据市场管理部门统计,北京地区有机食品的价格要贵三到十倍。

  比如,有机大米的价格是20-25元/斤(非有机大米2.5-3.00/斤),有机鸡蛋17-18元/斤(非有机鸡蛋约5元/斤),有机蔬菜20-22元/斤(非有机蔬菜约2.5-3.00/斤)。而随着有机食品日益走俏,有机食品消费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着。

  《中国产经新闻》指出,“目前的(中国)市场状况是,消费者即使花了高价,也未必能买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因为有机食品市场收益高,监管体系不健全,使不法商贩涌入,有机食品市场变成了‘有机可乘’市场。”

  为了规范有机食品标志的使用,中国国务院要求有机食品认证机构一律采用暗码方式,赋予每枚认证标志唯一的拥有17位元数字的有机编码,确保发放的每枚标志能够追踪到对应的认证证书、产品和生产企业;此外,当局开始建立有机食品认证标志资料库,以方便公众上网查询。

  加拿大的有机食品市场

  现在来看看加拿大的情况。

  总的来说,加国有机食品的价格也明显偏高,与外国有机食品市场的情形基本相似,但没有北京有机食品市场上,有机与非有机食品的价格差距那样悬殊。加拿大食品安全系数之高,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

  不过即使如此,加拿大主流媒体也经常对加国有机食品市场表示出忧虑。也就是说,中国有机食品生产和认证环节上的“真空监管”现象在加拿大也有,只是侧面和程度不同而已。

  2012年11月24日加拿大《国家邮报(National Post)》头版头条高调披露,在加拿大并没有一个强制性的化学测验系统用以甄别有机食品的真伪,即在全加超级市场货架上标有“有机食品”的货物究竟是不是真正的有机食品,不靠食品测试的结果确定,“而是取决于生产商或供应商的诚信(honor system)”。应该说,加拿大食品生产商和零售商的总体诚信度是可靠的,不过仅以诚信作为区别真假有机食品的标准,仍十分盲目和冒险。从某种角度上说,这与中国有机食品市场的问题具有共同性。

  《都市报》记者从加拿大政府网站和其他相关来源得知,为更有效地管理日益膨胀的加国有机食品市场,政府规定从2009年开始,一切生产者生产的有机食品都必须得到由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anadian Food Inspection Agency, CFIA)授权机构所颁发的证书。

  然而,在取得这一证书的程式中,带有强制性的有机食品化学测验却不在其中(即不是获得证书的必要条件)。

  前述《国家邮报》的文章还认为,真假有机食品的游戏现在已经构成了某种“敲诈(extortion racket)效应”,而这种敲诈的经济效益“让最贪婪的黑手党都嫉妒万分”。据《剑桥英语辞典》解释,“extortion racket”是指“某些人或某些集团试图以威胁手段获利的有组织的犯罪行为”。

  以严肃而权威着称的《国家邮报》竟如此放话,令人不禁瞠目。对此的解读是,你不是追求健康吗? 那你就得为有机食品付出高昂的代价;你不仅要为真有机食品付出代价,你可能还要为假有机食品付出代价。

  假有机食品的存在已经得到加拿大食品检验机构多次抽查的验证,如2011年检查人员从178种“有机苹果”中发现45种含有不同类型的杀虫剂残余物。

  《国家邮报》文章不过是一个加拿大案例,在美国,媒体也有类似的揭露,即报章所谓的“有机食品骗局(organic food lies)”。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温哥华。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似乎有理由相信,在遍及大温各地的有机食品货架上,那些标有“有机”的食品也有可能具有相似的隐患。

  虽然有关当局在最近一两年中加大了对有机食品认证和管理的力度,可是这些隐患却依然没有彻底消除。

  辨别真伪,消费者究竟应该如何选择?

  ※困惑的消费者

  “极端有机食品主义”与为非有机食品辩护的观点形成了有关讨论和争辩的两极,大多数消费者介于其间,不少人感到十分无奈。更令消费者困惑的是,如何在有机食品的选购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使自己的支出物有所值。

  家住白石镇的梁先生表示,“多花些钱在有机食品上无可非议,但如果商家在有机食品的真伪上做手脚,消费者受到的损失就太大了”。

  这种顾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与温哥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都市报》记者走访了加拿大食品检验局、食品研究机构和零售商,得到一些能与读者分享的资讯。它们虽不能保证消费者完全避免受骗上当,但至少可以使大家了解到更多相关细节,以便在有机食品的选购过程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有机食品的国际标准

  在《寂静的春天》于1962年出版大约十年后,也就是1970年代,世界上初步形成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此处的“现代意义”,一是指区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二是指带有国际标准的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这后一点极为重要。迄今,全球共有三个层次的有机食品国际标准。

  第一个层次是联合国,第二个层次为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第三个层次与普通消费者关系最为密切,即国家。国家层次的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标准带有权威性、具体性和可实施性。目前,在国际贸易中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有机农业与有机食品标准构成了这一层次的框架。

  ※加拿大有机食品标准

  加拿大有机食品标准由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颁布,消费者在选择有机食品时应熟悉在加国境内出售的所有本土有机食品标籤的具体含义。例如,有机含量在 95%以上的食品可在标籤上注明“有机食品”,多成分产品中有机含量低于70%的不能自称“有机食品”,只能在产品成分一栏中指出具体有机成分的含量。

  鉴于加拿大市场上的许多食品都进口自美国,加国华人又热衷于赴美采购,故消费者还有必要了解美国有机食品的标准和产品标籤。

  ※美国有机食品标准

  美国有机食品标准由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USDA)颁布,颁布时间早于加拿大,规定也更为完善。美国有机食品标籤主要分为四级——“100% Organic”:完全有机食品,主要用于蔬菜和水果;“Organic”:有机含量达95%以上;“Made with organic ingredients”:有机含量达70%,此类产品不贴“有机”标籤,只能列表显示其有机成分和材料;“Containing organic ingredients”:有机含量低于70%,此类产品不贴“有机”标籤,只能列表显示其有机成分和材料。上述100%和95%以上有机率的食品可以贴上美国农业部的有机食品专用标籤“USDA Organic”。

  “ORGANIC”并不意味100%有机

  请注意,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organic”并不必须是百分之百有机,这也就是北美媒体经常警告的“'Organic' doesn't mean 100% organic”。

  目前加拿大有机食品的进口来源地主要是美国、欧盟、日本和澳新等国。所以除了知晓美国的有机食品标准,掌握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有机食品标准也有助于买到高品质的进口有机食品。

  ※“GMO FREE”标志

  不喜欢转基因食品的消费者应该注意商品包装上是否带有“非转基因(GMO Free)”的标志,如有疑惑,应与店方确认之后再行付款。如前所述,“GMO”的全称为“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GMO(转基因)”。

  ※有机食品资讯、网路平台和认证

  除了知道有机食品标准和标籤内容,了解日常购物的有机食品零售商家的具体运营也很重要。有些商家会告诉消费者商品来源和生产过程,这不仅使人对商品价格的制订有比较透彻的体会,而且还会增加消费信任度。

  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很关键。在一些网路论坛上,可以找到人们对某种有机食品或某家有机食品经销商的评价。充分的资讯和回馈都有利于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比如,有机食品最适合孕妇和婴幼儿,关于这方面的资讯从互联网上可以找到讨论平台。此外,了解本地有机食品的认证机构亦很重要。卑诗有机物认证协会 (Certified Organic Associations of BC, COABC)是本地主要的有机食品认证组织,其网站www.certifiedorganic.bc.ca/提供与大温地区有机食品市场相关的大量资讯。

  ※“有机农夫集市”

  “有机农夫集市(Organic Farmers' Market)”是在近年涌现于有机食品领域的一个新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是在同一地区范围内建立有机食品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固定联系:消费者可以直面甚至参与生产过程,基于对农场和农夫的信任而定期采购其有机产品;而生产者从中获得利润并努力使其有机农林蔬果经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水准。

  消费者通过这种方式虽可达到自己的消费目的,不过有机农场大多采用会员制,有些规定最低消费额,其产品供应量也有限。

  有机农夫集市在大温地区很普遍,位于素里的海宰梅尔有机农场(Hazelmere Organic Farm)便是一例。

  有机食品与省钱能否兼得?

  有机食品的确比非有机食品更贵,但还是有不少小窍门使消费者既享受有机食品又节省开支。以下内容来自温哥华《都市报》记者的采访和有关的书刊网路资讯。

  收集和使用有机食品优惠券(广告、电台电视、报刊杂志、论坛博客、生产商家或零售商家的网站甚至推特和脸书等等,都可能是来源)。

  摸清有机食品零售店家货品降价的周期:周、月、季、年以及各种节庆均有规律可寻。

  基于营养成分(ingredient-based)而非基于菜谱(recipe-based)准备每日三餐。

  尽早策划餐饮、特别是节庆聚会大餐。

  尽量购买应季有机蔬果,不为反季节食品过多花费。如可能,用冰箱冰冻某些有机蔬果作为反季节食品。

  对多余的应季有机蔬果进行简单加工,比如做果酱、腌泡菜或真空罐装番茄。

  尽可能购买当地的有机蔬果产品。

  适当地选择网路采购——只要你相信它们的有机食品是正货。

  在普通超市购买有机食品,其价格有可能低于专营有机食品的店家。

  可以买较大包装的有机食品——只要它们是生活必须品,如大米、面粉或意粉。

  杜绝浪费——在北美,40%以上的食品浪费来自自家厨房与餐桌。

  自己播种、自己打理、自己收获有机菜蔬果实。

  “选择性购买(A)”––避免因做“极端有机食品主义者”而花冤枉钱,要知道市场上绝对的有机食品少之又少、贵之又贵,信任缺失的有机食品商业环境普遍存在。

  “选择性购买(B)”––你虽不是一个“极端有机食品主义者”,但仍刻意追求生活品质同时又想节省。为此你就没必要在采购上全都花有机食品的价钱;例如,在你的采购单上,牛油果(avocado)、洋葱、凤梨、甜玉米、芒果、芦笋(asparagus)、甜豆(sweet pea)、奇异果(kiwifruit)、茄子、木瓜、西瓜、绿菜花、白/红薯(sweet potato)等,并不非得去买它们的有机版。

  究其原因,它们中的有些是因为其坚硬或厚实的壳/皮阻挡了农药化肥的渗透(如牛油果和西瓜),有些则是在生长过程中不易受到病虫的侵害(如芦笋和甜豆),因而无需使用(或大量使用)杀虫剂。

  “选择性购买(C)”。前提同B并如前所述,孕妇和婴幼儿应该最大限度地摄入有机食品。此外,有些蔬果一定要吃有机的——例如所谓“蔬果十二脏(dirty dozen)”。它们包括桃子、苹果、甜钟椒(sweet bell pepper)、芹菜、蜜桃(nectarine)、草莓、樱桃、梨、进口葡萄(特别是从智利进口的葡萄)、菠菜、叶用莴苣(lettuce)和番茄。因为在其生长过程中,非有机菜果农都大量施用杀虫剂。

  有机食品零售商当然比你更懂,故在对“蔬果十二脏”成员降价时,店家必将大张旗鼓地宣扬,此时不应放弃享受任何优惠。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

关注

3

粉丝

1036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5 00:57 , Processed in 0.023984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