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9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施密特:带领谷歌从搜索引擎变身7000亿市值科技巨头

[复制链接]
197 0



  
“老狐狸”施密特:带领谷歌从搜索引擎 变身7000亿美元市值科技巨头

  钱童心

  谷歌灵魂人物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宣布将于2018年1月正式辞任谷歌母公司Alphabet执行董事长。辞任后,他将转任技术顾问,但仍会留在Alphabet董事会。

  施密特是谷歌和Alphabet最资深的高管。2001年,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邀请施密特加入谷歌,2001~2011年,施密特任谷歌CEO。

  施密特被认为是硅谷神话的缔造者、谷歌科技帝国崛起的关键人物。在他的带领下,谷歌由一个搜索引擎成长为一家涉猎广泛的科技巨头,市值已膨胀至7400亿美元。

  拉里?佩奇给施密特的评价是:“从 2001 年开始,埃里克就为我们提供商业和工程上的专业知识,以及对技术的未来清晰的理念。”硅谷人对他的评价是:“施密特绝对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其经历之丰富,堪称业界老狐狸。”

  谷歌的“三驾马车”

  施密特不是谷歌的创始人,但是他的地位完全不输谷歌创始人,与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并称为谷歌的“三驾马车”。

  施密特拥有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电气工程师学士学位、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毕业后,施密特曾在贝尔实验室、太阳微系统(Sun Microsystem)等大公司任职。在加入谷歌前,他曾是一家小型的技术公司Novell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他还是程式编译器lex的共同作者。

  2001年,施密特听取了两位风险投资大佬KCPB 的约翰?杜尔、红杉资本的麦克?莫里兹的建议,接受谷歌邀约,出任谷歌CEO一职,一待就是十年。

  入职时,施密特的年薪为25万美元,在当时的硅谷绝对是高薪,而且还被授予了大量的股票。2004年谷歌上市后,施密特和佩奇、谢尔盖?布林一起宣布只拿 1美元的年薪,一直持续到2010年。但施密特早在加入谷歌之前就已经很富有了,凭借谷歌大量的股票,施密特进入了美国富豪榜。

  施密特之所以深受两位创始人的尊敬,在CEO职位上能够持续工作长达10年,是因为他很会把握自己的角色。他认为,创始人在决定公司战略和技术走向方面拥有决定权,而他的首要工作就是把谷歌和两位创始人的决策最大程度地兑换成收入和利润。

  施密特曾透露2001年他第一次与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见面时的情景。施密特说道:“他们在各个方面的看法都与我不同。我搞不懂他们对事物的看法究竟是令人耳目一新的远见,还是天马行空的遐想。”

  施密特对谷歌最大的贡献是,他让谷歌从一个单纯的搜索引擎,转变为一个为企业提供各种搜索服务的供应商和互联网上最大的广告平台。施密特老到而颇具创新的头脑看到搜索与广告之间最和谐的联系,并创造了搜索广告这一革命性的盈利模式,挖掘出了搜索引擎的巨大商业潜能。直到现在,谷歌超过80%的收入依然来自于搜索广告业务。

  后来,谷歌开始涉及操作系统、浏览器等业务,不仅发布安卓操作系统,还推出Chrome浏览器,对传统巨头公司微软和科技新宠企业苹果公司都形成挑战。

  2003年,谷歌就做出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决定――研发移动操作系统。当时安卓创始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已经开始在硅谷创业了,公司的名字就叫安卓(Android)。不过鲁宾当时非常神秘,只说要做高度定制化的操作系统,外界对其知之甚少。

  2007年谷歌宣布收购安卓公司,并将Android来命名谷歌的操作系统。同时,谷歌采取开放的策略,推动业界其他移动设备公司开发安装了这款安卓操作系统的手机。

  安卓是全球最普遍的移动操作系统。Gartner 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苹果iOS系统份额为11.9%,安卓系统份额为87.9%。

  拥有了安卓操作系统的谷歌,开始推动第一款智能手机的研发。2008年,谷歌推出第一款安卓智能手机。但这一举动也令施密特陷入了尴尬。

  施密特在2006年至2009年期间同时担任苹果公司董事。该期间,苹果公司也正推出改变人们移动通信方式的颠覆性产品iPhone。而iPhone和谷歌手机成为了竞争对手,施密特必须做出取舍。

  苹果公司时任CEO乔布斯给了施密特一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为了避免利益冲突,如果董事会的会议内容是有关iPhone的,那么施密特必须主动离开会议室。

  但施密特最后选择退出了苹果董事会。

  主动削权

  2011年,在担任了谷歌十年CEO的施密特主动请辞,他当时表示:“谷歌已经不需要由成年人来监管了。”

  以急流勇退的方式结束十年辉煌,外界对此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施密特是想实现政治野心,施密特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私交甚笃,他也是奥巴马政府的顾问,当时有传言称,施密特正在寻求加入奥巴马政府。

  施密特一直以来对美国民主党政治人物的支持,令他在美国政界获得了良好的声誉,并结交了不少关系。《搜索》一书作者约翰?巴特尔(John Battelle)曾说道:“施密特成为谷歌和社会、政界之间的缓冲器,并在业界组织游说政府机构,以保护科技行业的利益。”

  有人认为,施密特选择在巅峰时期离开CEO职位,是因为谷歌的前景未卜。当时谷歌尽管得以在微软的巨头阴影下和平崛起,不过面对苹果和Facebook这类硅谷新宠的竞争,谷歌并不具备天然优势。再加上谷歌在中国和欧洲等地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审查,外界对谷歌的创新能力也有所质疑。

  施密特将谷歌CEO的接力棒交给拉里?佩奇,自己仍然担任谷歌的执行董事长。但这一次权力的交替被视作施密特有意削弱自己在谷歌的影响力。

  2015年,伴随着谷歌的扩张,公司迎来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拆分重组。公司核心业务如安卓、搜索、广告、人工智能科研和部分非核心业务留在谷歌麾下,而大部分非核心分子业务如光纤宽带业务Fiber、硬件业务Nest、投资基金Google Ventures和Google Capital 等拆分出来,和谷歌同级作为子公司,归于母公司 Alphabet旗下。

  Alphabet公司CEO由佩奇担任,施密特继续担任Alphabet公司执行董事长。而谷歌CEO的接力棒则交给了原谷歌产品和工程业务的高级副总裁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

  误判人工智能

  成功的背后,也有失误。

  施密特曾主动承认自己的两个失误,一个是对社交网络的犹豫,没有能在社交网络兴起之初全身参与,把机会让给了对手,让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巨头得以崛起。

  另一个失误是对于人工智能的技术缺乏远见。施密特曾在任时就判断人工智能技术不会取得大规模的成功,并认为人工智能只能够在具体任务中作为一个特定的工具,至于广泛应用则需要几十年事件。这种判断的后果至今影响着谷歌的决策。无论是AlphaGo或者谷歌的TensorFlow,都是针对某一领域的应用,尚不具有通用性。

  今年5月,AlphaGo和柯洁进行了一场人机大战,施密特亲临现场。他向第一财经记者提及对于人工智能的看法时说道:“我80年代就研究了人工智能,但很多尝试失败了,我也放弃了,80年代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发明出来并且很快升级,今天的方法是20年前的电脑所不具备的。”

  2017年12月,谷歌在上海召开的开发者大会上宣布,将正式成立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由谷歌人工智能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担任负责人。这是谷歌在中国朝着人工智能深入研究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人工智能技术在近十年的发展让施密特转变了观念。施密特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人工智能的创新速度甚至是呈指数级的。比如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的出现,机器可以实现自我学习,开始加快迭代。”

  具体到应用领域,施密特还表示:“我认为最大的影响是翻译,这是我这辈子都没想到过的事实。”他认为,当电脑有了视觉,电脑可以推理,就会发生质变。

  在所有的人工智能应用领域中,施密特最为看好的是医疗。他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医疗领域需要大量培训数据,生理健康数据太充分了,有治病率和死亡率等。技术可以促进人健康,生理学和药物学未来5年将给人类巨大贡献。”

  施密特认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最有前景的方式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结合。他不认为会造成大规模失业和威胁。他拿“抚养比”来举例,称老龄化和人口寿命变长让每个人负担的“抚养”任务变得更重,但之所以经济还能持续发展,是人工智能等带来的赋能。

  全球科技公司都在争夺人工智能的赛道。在施密特看来,无论是亚马逊的Echo还是其它他司,都在利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使用人工智能、建立通用语言。

  “目前在人机交互、机器和机器的交互方面竞争也非常激烈,而且这样的竞争也肯定在中国发生。”施密特说道。

  不过施密特不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被少数精英和巨头公司掌握。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中美创业者很多,他们可以连续迭代。这是智能时代,还有更多公司有待出生,如无人驾驶、医疗、智能交通和分布式智能云。当我们使用TensorFlow在各行各业应用时,就可以不断推陈出新。”

  施密特对中国技术的发展仍然高度关注。他对中国的创新公司“熟门熟路”,比如滴滴、支付宝和微信、大疆无人机等,施密特表示:“都很多具有鲜明中国烙印的公司和产品开始走向全球市场,并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015年,施密特在参加TechCrunch中国峰会时,对微信大加赞赏。“这是最有意思的一个软件。”施密特说道,“因为他可以同时解决消费者许多问题。为什么这个产品不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被发明?我觉得问题在于银行业、流通业的成熟度。因为微信所提供的整合的服务,在美国可能没有那么有用,但是在中国特别有意义。”

  施密特即将挥别这家他苦心经营17年的科技帝国。尽管不算是彻底告别,因为他还将继续担任谷歌技术顾问,但他在谷歌的职业生涯算是就此告一段落。

  传奇落幕,新篇开启。巨人的离场总是让人唏嘘,但是,也正是他们肯放手给下一代,才让年轻人有实现梦想的可能性,毕竟世界是属于年轻一代的。只是,施密特的位子,该由谁来填补?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1 21:00 , Processed in 0.019123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