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8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在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

[复制链接]
181 0



  生命科学领域最新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团队取得的最新重大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位于上海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的非人灵长类平台诞生; 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em>Cell</em>以封面文章于1月25日在线发表此项成果。

  自从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与人类相近的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没有解决的难题。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在蒲慕明院士的带领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研究员率领以博士后刘真为主的团队,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地突破了这个生物学前沿的难题。这一成功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这一突破也实现了“领跑、弯道超车、三个面向”的目标,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科学家在我国即将启动的灵长类全脑介观神经联接图谱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主导地位。

  体细胞克隆猴是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脑功能联结图谱与类脑智能研究”的支持下,依托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完全由中国科学院团队独立完成的国际重大突破。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诞生,突破了生命科学研究和人类疾病研究中急需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制作的关键技术,实现了在较短时间内(一年)大量生产遗传背景一致的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和疾病动物模型,必将极大促进生命科学基础研究和转化医学发展研究。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脑疾病模型猴的制作将为脑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目前绝大多数脑疾病之所以不能有效治疗,主要的原因之一是研发药物通用的小鼠模型和人类相差甚远,研发出的药物在人体检测时大都无效或有副作用。

  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将推动我国率先发展出基于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全新医药研发产业链,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即将实施的以我国科学家为主导的灵长类全脑神经联接图谱计划和灵长类脑科学的前沿研究,将进一步使我国成为世界脑科学人才的汇聚高地。

  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研究回顾



  自1997年首个体细胞核移植克隆动物“多莉”羊出生以来,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不仅诞生出包括马、牛、羊、猪和骆驼等在内的大型家畜,还诞生了包括小鼠、大鼠、兔、猫和狗在内的多种实验动物,但与人类最为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难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成为世界性难题。

  近20年来,美国、中国、德国、日本、新加坡和韩国等多家科研机构在此方面进行不断探索和尝试,但始终未能成功。一个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供体细胞核在受体卵母细胞中的不完全重编程导致胚胎发育率低。同时,用作受体的卵母细胞数量有限,且非人灵长类动物胚胎操作技术尚不完善,也是影响实现非人灵长类动物体细胞克隆的重要因素。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3 06:50 , Processed in 0.023126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