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254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牛文文秦朔:十大经济年度人物我们为什么投票周厚健

[复制链接]
254 0


周厚健董事长与创业黑马公司董事长、前《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牛文文(左)在“2017十大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现场合影

  来源:Hisense有信

  牛文文:周厚健的意义

  
今年新浪把周厚健评为“十大经济年度人物”的时候,我作为评委,突然意识到这一代彩电人都已经六十岁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记忆。我是60后,清楚地记得1984年刚到北京,第一次看到彩色电视机。那时候在我的老家还买不到彩电,家人托我在北京买一台。我那时候才知道,要买到一台14?的彩电有多么困难。90年代我当了记者,开始就是跑彩电口儿,报道彩电巨头们的价格战,体会到在彩电这个领域里,寄托了太多的家国情怀,寄托了太多普通老百姓的小康梦想。那代彩电人,是为每个中国家庭包括农村家庭能买到一台便宜的彩电在奋斗。

  
所以到90年代末,这批彩电企业家成为了中国企业界的代表。今天,电视机已经变成了水和空气一样让人察觉不到的生活标配产品,很少有人再提起,这些彩电人为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做出的努力。

  
这让我经常想起二战之后的那批日本企业家,松下、夏普和日本国民精神的关系。我在很多书籍中都能感受到,日本人和全世界并不是把松下那一代企业家当作一个具体的企业家来怀念,他们已经成为日本战后崛起的国民精神的象征。有人把他们称为国民企业家,他们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日本人民,直到今天。

  
海信周厚健周总,恰好是这样一位国民企业家。1999年,我们第一次采访周总并且把他写到《中国企业家》杂志的封面,题目叫《红色资本家》。让我们感到很意外的是,当我们的报道重点还放在价格战这样的“术”上的时候,周总已经在思考“道”的层面――国有企业如何能持久、健康地发展。那篇报道不仅在彩电行业,在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中,也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1999年两会期间,我们邀请周厚健等七位企业界的代表委员到杂志社座谈,有三位国有企业家,四位民营企业家。那次主要探讨“中国企业低谷生存之道”,周总讲的是现金流和利润哪个更重要。老实说,那时候我们很少人能从财务安全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运营。

  
今天回想起来,那七家企业很多已经消失了,只有海信成为了巨人级的公司。

  
在同时期的那批家电企业家中间,周厚健很少跟媒体圈打交道,却是极有思考力,极具深度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家。海信几十年来还能屹立潮头,与这样的企业家分不开。

  
不仅于此。2006年前后,我和一群中国媒体人应邀访问韩国三星。回来之后,我和《经济观察报》社长刘坚私下复盘,共同感受是,中国最像三星的家电公司就是海信。不是说三星和海信都是在五六十年代创办的,而是它们的创始人群体对于底层技术都极端重视。

  
在三星,无论是消费电子还是其他业务,出发点都是芯片类的底层技术。他们把整个三星的命运寄托在技术突破上,他们是在引领潮流而不是追逐潮流。

  
海信正是这样一家公司。周总有战略,但少空谈,他更像一个技术人员,平时说的更多的是技术和研发。跟他采访聊天,他不时会蹦出很多技术名词,让我们这些外行感到汗颜。更关键的是,在海信,上上下下我们所接触到的人,都以底层技术研发和创新为荣,这家公司已经深深打下了技术创新的烙印。整个九十年代乃至后来,中国企业界尤其家电产业,基本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大家更多关注市场竞争,关注“术”,很少有人直接回到技术本源,敢把并不丰厚的利润和积累投向技术领域,投向非常花钱的底层创新。这是有很大风险的,利润连续投进去,未必有一个好结果。所以,大家都愿意把钱花在眼前效果更明显的扩大品牌影响力上。海信是一个异类。

  
说实在的,我作为一个行外,今天也很难拿出一个数据来证明海信在技术上的投入值不值,到底换来了多大的竞争力,从而让海信跟同行有多大的区别。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今天大家说起海信,说的都是海信的技术。

  
企业家能够给一家公司注入基因,我们把这种基因称为创始人基因。周总不是海信最初的创始人,但他给海信注入了非常底层而且强大的一种基因――改革开放四十年后,技术变革和创新成为一个国家实力的最终体现。

  
我本人从2008年开始创业,报道小创业者,帮助创业者成长。我深刻感受到,在新一代创业人群中,追求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种不小的声音。作为一个媒体人和创业服务者,我非常荣幸能从周总这样老一代中国企业领袖身上体会到、提取到创新精神,进而把它传输给新一代创业者,让这种精神和商业智慧薪火相传,让中国变成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创新国家。在这个意义上,我要代表中国的新一代创业者,向周厚健周总表达我们的谢意和敬意。

  
(作者为创业黑马公司董事长,前《中国企业家》杂志总编辑)



秦朔:著名媒体人,《南风窗》、《第一财经日报》创始人。

  秦 朔:周厚健的坚持 

  
几年前去海信,意外地发现,海信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和商业POS机市场的占有率都是全国第一,宽带接入网的光模块市场占有率是全球第一,医疗显示设备和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成功进入了全国最著名的30多家三甲医院。这些家电之外的新业务对海信的利润贡献现在已经接近“半壁江山”。

  
当时我问海信董事长周厚健,怎么这些东西大家都不知道呢?他说,海信是个爱做不爱说的企业,没有技术突破光说也没用,而要想在技术上真正有所突破,就要甘于寂寞。

  
在这个奉行“天下武功惟快不破”的时代,海信像一个另类。周厚健坚持“技术孵化产业”的“老路”,先在研究院储备技术、探索方向,组成研发团队,技术相对成熟时成立公司,然后以三年为周期一轮一轮规划、演进,他说每个成气候的新产业无一例外都花了10年左右时间。

  
“谁不想快?但技术的生长有自身规律,有时快不得。拿智能交通来说,是1999年启动的。当时海信在社保、教育、呼叫中心、ERP等多个领域都有过尝试,多轮调研后,发现这些领域都已相对成熟,而智能交通在国内刚刚起步,市场上都是外资公司,对中国独特的交通情况‘水土不服’。比如中国道路的交通流,人车和非机动车混合,电网不稳定,进口设备经常出故障,一打雷下雨,信号灯就可能出问题。所以,海信没有选择国外产品计算‘交通流量’的算法,而是针对中国的道路交通特点,独创了计算‘交通强度’的算法。2005年,在北京奥运会智能交通系统招标的技术检测中,海信有多项指标超越了国外产品,此后才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周厚健认为,“结构调整当前看是一碗饭,长远看是一条命”,结构调整的关键就是技术创新。“现在海信的研究所里,还有好几个天马行空的项目‘放在那里’,它们可能被时间、被市场淘汰,也有可能在下一个十年,决定海信的命运。”

  
从自主彩电芯片、自主彩电模组到ULED、激光显示,到诸多新产业的突破,坚守“技术立企”的海信,发展质量越来越高。

  
新浪财经等机构主办的“中国经济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我是评委,今年在诸多候选人中,我毫不犹豫填上了他的名字。祝贺你,周董!

  转自|《黑马营》、《秦朔朋友圈》

  文字编辑|曲妍妮

  美编|李卓泓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3 15:13 , Processed in 0.022293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