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5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曹操墓新进展:曹操遗骸基本被确认

[复制链接]
155 0
                       
原标题:曹操墓新发现起争议:旁边小墓是弃墓还是长子曹昂衣冠冢?

近日,曾备受关注的曹操墓有了新进展。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曹操高陵(俗称曹操墓)2016-2017年度考古发现,披露了包括高陵内外夯土基槽、神道、东部建筑、南部建筑在内的五大陵园的主要结构。该发现称,此次发掘又得出了不少颠覆性的新结论。考古发掘确认了高陵陵园及相关建筑遗迹的存在,也说明高陵并非如文献记载的完全“不封不树”,地面建筑只不过是有计划的拆除了。更重要的是,基本确认找到了曹操的遗骸。另外,曹操主墓旁边发现了一个小墓穴,专家认为,或是曹操长子曹昂的衣冠冢。




曹操高陵全景,早期盗洞开口情况

“这些证据都证明曹丕未遵循曹操‘不封不树’的遗嘱,将父亲薄葬。”主持此次发掘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立刚告诉“红星新闻”记者。

据考古队之前公布的信息,在曹操墓墓室内发现三具遗骸,专家鉴定认为:其中的男性可确定为曹操;而另两位女性身份未知,一名50岁左右,一名20岁左右。而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进曹操墓的,而卞氏死时70岁左右。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如今,谜底有望被揭开。

3月9日上午,位于安阳县西高穴村旁的高陵已被蓝色围挡挡住,大型工程车辆正在忙碌。现场工作人员称,在建的是一个博物馆,“两三年后才能竣工。”



如今的高陵被蓝色围挡挡住,内部正在忙碌

地面建筑遗迹存在:“曹丕未遵循薄葬遗嘱”vs“礼制需要,与薄葬无关”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此次发布的高陵最新考古发现称,M2大墓东侧各有9个南北走向的方形柱础,自西向东延伸。从布局和尺寸看,这些柱础不属于东部建筑的柱网,而是将建筑分成南北两区,且两列柱础向东延伸形成一条通道。这一通道位于墓前地面上,与墓道位置相对应,“根据上述特征判断此处应为高陵神道。”

周立刚介绍,此次发掘揭露的遗迹,确认了高陵陵园及相关建筑遗迹的存在,这些建筑遗迹的发现也说明高陵并非如文献记载的完全“不封不树”,“肯定有地面建筑。”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建安二十三年,已至暮年的曹操下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但目前的考古发掘却发现上千平方米的地上建筑遗迹,周立刚称,这也说明曹丕并未遵循曹操薄葬的遗嘱。

对于上述推断,曹操高陵曹操墓发掘领队潘伟斌研究员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不封不树”的真正含义是在地面上不封土,即没有坟丘,不树立石碑,而与地面建筑无关。

潘伟斌研究员认为,曹操高陵地面有建筑是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在发掘曹操墓时,就已在M2墓的东面和南面发现有大量柱洞,这证明了这些地面建筑的存在。而地面建筑是礼制的需要,与薄葬也没有关系。

“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曹丕的忠孝有关。”周立刚介绍,正是这种心理,使得曹丕在曹操过世后,为不让父亲的墓葬过于寒酸。

对此,潘伟斌根据对曹丕的《终制》推测,曹丕主动毁掉曹操高陵地面建筑,主要是防止后代对曹操墓的盗掘,而非“为不让父亲的墓葬过于寒酸”。

此次发掘进一步确定了高陵的规模,“这种规模与洛阳的东汉帝陵陵园遗址相比明显较小,说明陵园在当时显然不是按照帝王的规格修建。”周立刚介绍,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发现并认定的东汉诸侯王墓葬中,都未发现陵园遗迹,相比之下高陵有墓园建筑的情况就显得比较特殊,这可能与曹操在东汉晚期的特殊地位有关。

根据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潘伟斌指出,经过专家们一致认定,曹操高陵是按照帝王一级进行安葬的。关于东汉诸侯王都未发现陵园遗迹,潘伟斌认为,这种判断是不准确的,据他了解,东汉的帝陵和诸侯王的陵墓,都有陵园存在。

地面建筑群遗迹证实:曹丕曾下诏“毁陵”

“虽然此次发现高陵有庞大的地面建筑群,在现场却几乎没有发现建筑的残存。”周立刚告诉记者。

这也导致此次发掘出土的文物很少。除了南部发现一块较大的绳纹板瓦残片之外,仅在部分柱洞中发现有少量碎小的绳纹板瓦和筒瓦残片。另外,考古人员在外圈南基槽附近发现有较多的板瓦、筒瓦残片及部分卷云纹瓦当。

“这说明拆除不是报复性的,而是有计划进行的。”周立刚介绍,如果是报复性损毁,现场会遗留大量的建筑残片,“但在高陵并没有。”

而柱础上夯土层柱洞的形状,也能从侧面证实这个推断,“柱洞都是椭圆形的,这说明当时在取柱子时,发生过挖掘、撬动等行为。”

这也证实了史书上关于“高陵毁陵”的相关记载。《晋书?礼志中》记载,黄初三年,曹丕下诏要求“高陵上殿屋皆毁坏”,目的是“以从先帝俭德之志”。“这些都反映了陵园并非自然废弃或者报复性毁弃,而是在官方的主持下,有计划地对地面建筑进行了拆除。”

“出于对父亲曹操的尊重,‘毁陵’后曹丕不大可能在陵园内留下大片残垣断壁,应当会进行清理活动。”周立刚认为,这些拆下来的建筑材料可能存放在高陵的其他地方,或者被用到了其他的建筑上,“这有待进一步的考古发现揭示。”

主墓北侧数十米远的小墓穴:“或是回填的弃墓”VS“或是长子曹昂衣冠冢”

周立刚介绍,此次发掘始于2016年11月,是为配合当地高陵保护展示工程的建设,“发掘工作是去年5月结束的。”

在2009年的发掘中,考古队员曾在高陵墓中发现一大一小两座墓穴,即较大的曹操主墓(M2)和距其北侧数十米远的较小墓穴(M1)。



周立刚绘制的发掘平面图,M1位于M2北侧

周立刚介绍,通过发掘,他们确认了M2即高陵陵墓位于陵园中心位置的推断,并且排除其北侧不远处的M1与M2的同时性。

“M2墓道中心大体处于陵园南北中部位置,说明陵园是以M2为中心修建的。”周立刚说,“M1墓葬内,后室自上而下全部为夯土填实,没有真正的墓室,也没有发现葬具和墓主人的遗骸,加上两处墓室的早晚关系,可能表明修建陵园之前M1被有意进行了清理回填,被废弃。”

但在潘伟斌看来,M1是衣冠冢的可能较大,它与M2属同时代。他回忆,最初的发掘中,他们在M1的墓室西南角发现了一个深七八米的长方形窨井,而在窨井底部也曾发掘出与M2墓室一模一样的青砖。



M1墓室底部发现的窨井

“众所周知,曹操墓的砖是专门为修曹操墓定制的,无缘无故的这些砖不可能跑到M1里,这也说明M1和M2是同时代的建筑。”

而对于“弃墓”一说,潘伟斌也不认同,“它里边光大的盗洞就有七个,如果是被弃的墓,里边肯定不会有很多陪葬品。”潘伟斌告诉红星新闻,盗墓贼也不是傻子,“如果盗不出东西,他们肯定不会二次上门,而前前后后盗七次更能说明,M1里陪葬品的丰富,不可能是一个弃墓。”

潘伟斌推测,M1应是曹操长子曹昂的衣冠冢,“曹昂死于与张绣的战争中,最后也没有找到尸首。”史料记载曹操临终时曾说,自己一生唯一对不起的就是长子曹昂,“曹操说,如果到阴间遇到曹昂,曹昂若问‘母亲安在,我将何以作答’?加上曹丕如此孝顺,他不可能容不下对自己政治地位没有丝毫威胁的哥哥。”

潘伟斌说,“虽然M1墓主人的身份目前不能确定,但这都从侧面证明它不是弃墓,极有可能是一个衣冠冢,特别重要的是,在M1墓的前堂底部,出土有一把铁刀,与曹操墓内出土的铁刀完全相同。”



M1墓道底部出土随葬铁刀

墓内共三具遗骸:除曹操外另两人或为曹昂、曹丕之母

自2009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高陵陆续取得了不少考古成果,当地政府也正在紧张进行展示保护工程,筹建曹操高陵博物馆。

“在这种情况下,高陵今后的考古发掘,不可避免地要与博物馆的建设同时进行。而这种诸多谜团待解的状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高陵博物馆的看点,吸引公众继续关注。”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周立刚如是说。

据他透露,截至目前,考古人员共在高陵陵园内发现一男二女三具遗骸。其中,男性遗骸比较完整,判定为60岁左右;另两具遗骸分别为老年女性和年轻女性,但因年轻女性的遗骸不完整,是否女性仍有待认定。此前曾热传的DNA鉴定,目前也没有结果。

这一直是个不解之谜。



曹操像

据《三国志?魏书?后妃传》记载,曹操夫人卞氏是合葬进曹操墓的,而卞氏死时70岁左右。潘伟斌告诉记者,在最初的发掘中,他们发现M2的主墓有二次下葬的痕迹,“史书记载,曹操死十年后,曹丕的母亲卞氏死亡,这应该是曹丕葬卞氏留下的遗迹。”

潘伟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事实上曹操墓内所出土的三具人骨骨架均不完整,根据出土的头骨判断,他推测三具遗骸身份极可能是曹操、曹昂之母和曹丕之母,“年龄大些的是曹丕母亲,年龄小些的是曹昂母亲。因为曹昂的母亲刘氏早死。”

3月9日,记者在安阳高陵看到,高陵已被蓝色的围挡挡住。围挡内大型工程车辆正忙碌着。据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建的是一个博物馆,“两三年后才能后才能竣工。”

周立刚介绍,建成之后的曹操高陵博物馆南北跨度将达近120米,“是个大型的单体建筑。”而对于高陵的下一步发掘,周立刚称,为配合博物馆建设,两三年内应该不会有任何大的发掘动作了。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7 11:25 , Processed in 0.021793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