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91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一篇负责任有温度的“晕车宝典”:动物会晕车吗?

[复制链接]
191 0

  来源:科学大院

  清明假期马上来临,回家、春游、扫墓时自然少不了要乘车,说到乘车,有人立刻就要皱起眉头了,晕车那个难受劲儿可是谁晕谁明白啊。可是,你以为晕车是汽车发明以后才有的事儿吗?

  其实,从古到今晕“车”都是人们出行的日常。古代中国有晕轿、欧洲有晕马车、泰国有晕象;现代有晕车、晕船、晕游乐场、晕3D、晕VR,甚至还有晕宇宙飞船。

  各种“晕”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该如何克服晕车的毛病?晕车药好使吗,作用机理是什么?动物们晕车吗?开车就不晕车是真的吗?今天,大院er就把大家的种种疑惑一网打尽。


一张动图检验你抵抗晕车的能力(图片来源网络)

  我们的平衡器官其实在耳朵里?

  人类通过一系列感觉器官来感受空间位置的变化,其中最为常用的当然是双眼。除此之外,位于内耳的感觉器官群负责协调人体平衡感,特别是头部的平衡感,同样意义重大。内耳感觉器官群中的半规管是主要的空间感受器,它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构成,内部充满淋巴液。

  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可以很好的覆盖整个运动空间,无论人向哪个方向移动,都能确保至少有一个半规管中的淋巴液可以随之运动。当我们的位置发生变化时,淋巴液的流动会刺激到浸润于其中的一系列纤毛状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将液体流动转化成电信号,汇报给大脑,经过大脑处理即可形成平衡感。


内耳的感觉器官群,其中三个相互垂直的半规管清晰可见(图片来源网络)

  与睁眼五彩世界闭眼一团漆黑的视觉不同,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直立行走以及向各方向移动时的空间感,不会意识到这背后实际上有像眼睛一样的感觉器官在协调和掌控。

  实际上,一个很简单的动作就能让你马上明白半规管的厉害:原地闭着眼睛转上几圈,是不是立马天旋地转?这种晕眩感就来自于半规管内淋巴液剧烈流动的惯性。虽然人已经停下了,但是内耳淋巴液仍然在激荡之中,大脑自然会做出人体仍然在剧烈运动的判断,并拼命地尝试纠正这种异常,晕眩就随之而来了。


辅助诊断晕眩症的专用眼镜,可以放大病人的眼睛以便观察眼部关联症状(图片来源网络)

  人类为什么会晕车?

  人类晕车的秘密到底是什么呢?传统理论认为,是由于半规管阈值过低导致平衡感异常继而引发植物性神经紊乱,该机理从原则上来说是正确无误的。不过最新的研究认为,视觉器官与内耳平衡器官信息收集的不同步才是造成晕车的主要诱因。

  一般来说,人体发生晕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感觉器官之间信息收集不同步――眼睛看到了移动,内耳平衡器官没有感受到空间变化,或者视觉上没看到位置移动,但是内耳平衡器官们一致认为你其实动了。例如乘车时坐在后排,视线受到阻挡,无法看到行进过程中的急转弯以及坑洼不平的路况。不过,乘客的平衡感觉器官却能够感受到位置的变化。本质上来说,晕VR和晕车遵循同样的原理,但是具体表现又恰恰相反。视觉呈现的画面太过惊险刺激,而平衡器官却完全感受不到位置的移动,机体自然会产生抗拒。


《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体验VR(图片来源网络)

  第二阶段:视觉和平衡感觉器官发生矛盾后,随之而来的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纠错或者保护机制。关于你到底动了没有这个问题,中枢神经没太想明白,左右护法意见不统一,你这个帮主日子肯定好过不了。对大脑来说,首先的判断便是人可能处在异常甚至危险的境地中,之后大脑开始指挥植物神经做出应对。你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晕车症状:唾液分泌,排汗,头晕,恶心等等。

  第三阶段:既然第二阶段中出现的这些身体反应既不会改善视觉和平衡感,又不能让身体感到舒服,那为什么大脑还要随便瞎指挥呢?其实,这些植物性神经紊乱引发的症状,主要有两大用意:其一是保护,例如剧烈创伤后的晕眩和休克;其二是警示,用异样感提示身体进行趋利避害性的行为,例如闻到不快气味时的恶心以及呕吐。植物神经反复操控身体做出让你不适的反应,最终的结果就是胃部剧烈收缩引发的强烈呕吐。

  为什么很少听说司机晕车?

  司机驾驶汽车之前已经受到过系统的训练,习惯了驾驶时身体感觉的变化,换言之平衡系统的阙值得以提升。司机开车时视野良好,且由于操控汽车时大脑会先于感觉系统做出预判,因而基本不可能发生视觉和平衡感的脱节。与乘客先感受转弯才意识到位置的变化不同,司机在转弯之前就已经知道身体接下来要进行怎样的操作,位置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感官始终处在良好的校准和协调状态下。因此,开车不晕坐车晕确实是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

  与之类似,乘坐过山车或者快艇时,位置的变化极度剧烈,容易诱发晕车。很多人因为害怕全程闭着眼睛,最后反而造成呕吐。但如果全身心投入其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受这种刺激,反而会有淋漓尽致的快感。

  动物会晕车吗?

  有个笑话说,乘车带狗去兜风,结果狗吐了,最后车跟狗都不想要了,可见动物晕车也并不稀罕。长途运输中的家畜,由于空间狭小密闭,视野不良,经常发生非常严重的晕车症状,严重时还可能致死。家禽家畜也就算了,就连鱼类都可能晕车。德国科学家曾经把一种热带鱼发射到太空中研究失重下的晕车效应,企图据此为解决宇航员的晕“船”问题提供一定参考。


乘车的狗晕车呕吐(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么,什么样的动物会晕车,蜜蜂?蜗牛?猪肉绦虫?答案是各种脊椎动物,三组相互垂直的半规管是脊椎动物的标配。

  说起标配,还真有低配的脊椎动物存在。隶属于无颌总纲的七鳃鳗和盲鳗,从进化角度来说属于脊椎动物的低级形态,虽然生有半规管,但是分别仅有两组及一组半规管。营寄生的七鳃鳗,一旦完成对寄主的吸附,即可一辈子高枕无忧,空间感差点恐怕也不打紧了吧?而盲鳗三只眼睛被皮层包覆,只能感受光感没有视野,头部不明显,没有上下颚……听起来好似行尸走肉,实际上,盲鳗可以从鱼鳃钻入鱼体然后一路吃到腹腔去,然后再钻个洞出来。这直来直去的性格,一组半规管确实也够用了。


七鳃鳗(左)&盲鳗(右)(图片来源于网络)

  应该如何避免晕车?

  利用上面提到的晕车机理,只要能够保证视觉和平衡感的同步,晕车症状就会不易出现。比如容易晕车的人坐到副驾驶位置症状就会轻微很多;坐火车时面朝列车行进方向更不容易发生晕车;乘坐车辆时尽量多看远处风景,避免盯着手机和阅读书籍等等。这些措施针对晕车发生的第一阶段,可以将晕车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比较容易晕车的人,可以在乘车前30分钟适当服用药物进行预防。晕车药物针对晕车发生后的第二和第三阶段,主要机理是促进植物性神经紊乱的平复。常见晕车药物的主要成分包括呕吐中枢抑制剂、副交感神经阻断剂、胃粘膜局部神经麻醉剂、镇痛剂等。从晕车药的机理和成分也可以看出,即便已经发生了晕车症状,及时服用晕车药还是能起到一定缓解作用的。

  此外,其他的辅助措施还包括,乘车前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暴食及空腹,尽量穿用宽松服装等等。当然,归根结底的应对措施还是要锻炼自己的平衡器官,避免过度敏感。这方面的专门教程还有很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参考。

  而如何避免宠物晕车呢?其实也很简单,从宠物幼年时期就开始训练,逐步适应乘车的感觉。发生晕车时不要呵斥宠物,耐心安抚。前往宠物医院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加步行,避免宠物有乘车等于上医院的逆反意识。经过适应的宠物可能还会爱上乘车兜风的感觉。

  我们的祖先来自丛林荒野,复杂的生存环境要求我们具备灵敏的感官和面对危险的回避本能。晕车就是这样的一种直觉,是来自大脑的“不祥预感”。了解了晕车的原理,下次乘车时不妨尝试一下刚才介绍的方法。千万不要责怪自己的体质太敏感,可能只是你的大脑格外的在乎你,想要呵护你罢了。

  参考文献:

  [1]https://www.selfdoctor.net/q_and_a/2003_07/norimono_yoi/01.html

  [2]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506841

  [3]http://takeda-kenko.jp/navi/navi.php?key=norimonoyoi

  [4]https://www.ssp.co.jp/aneron/measures/medicine.html

  [5]https://www.ssp.co.jp/condition/motionsickness/prevention/

  [6]https://style.nikkei.com/article/DGXDZO13580580X20C10A8W13000?channel=DF130120166128&style=1&page=2

  [7]https://m.focus.de/gesundheit/gesundleben/vorsorge/reisemedizin/tid-30671/erforschung-der-reisekrankheit-wissenschaftler-schicken-fische-und-algen-ins-all_aid_963457.html

  [8]https://style.nikkei.com/article/DGXKZO00214220Y6A420C1TZQ001?channel=DF140920160921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7 21:03 , Processed in 0.022167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