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4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情商竟也看天生?研究显示共情能力10%来自遗传

[复制链接]
143 0

  来源:奇点网

  这几年,“原生家庭”这个词可是在网络上火了一把。正所谓你是你父母的投影。从个体的行为上,确实可以窥见家庭相处方式的一角。一个人是否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是否能够对此做出适当的回应,这些我们现在通常叫做情商的能力,与生长的环境是分不开的。

  不过,和我们一般认知中略有不同的是,这些情感上的选择并不完全塑造于我们过往的经历,部分也是写在我们基因里的!



  近期,在《自然》杂志的子刊《转化精神病学》上,来自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Simon Baron-Cohen教授团队,与著名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达成合作,通过对近4万7千人的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涉及了近一千万个遗传位点!结果显示,在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占比达到11%[1]。考虑到研究并未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分析,联系其他研究结果,遗传在共情中的影响可能会达到30%以上!

  有趣的是,多项研究证实,女性共情能力普遍要高于男性,但是在本项研究中,这些与共情相关的遗传位点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男女差异。除此之外,共情能力也被证实与自闭症、神经分裂症等精神障碍疾病有关。



  所谓共情(Empathy),也常被称为同理心,指的是一种理解他人的能力。共情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理解他人的情绪和感受的能力,称为认知共情;一类是对他人的情绪给予适当的情绪回应的能力,称为情绪共情。而衡量这种能力的指标,我们称为共情商数(Empathy Quoient,EQ)。

  让我们简称它为情商吧。不过此“情商”非彼“情商”。我们日常提到的情商一般是指情感智力商数(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是个体识别自我和他人能力以及管理情绪的一种指标,常用在心理学研究等领域。本文提到的情商则是一种在精神障碍疾病领域常用到的临床指标。二者在内核上有些相似之处。

  本项研究的通讯作者,剑桥大学教授Simon Baron-Cohen是自闭症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1985年,他与同事们提出了共情商数的概念和评分标准,并发展出了心盲(Mind-Blindness)理论,以此来解释自闭症患者的社交障碍、沟通障碍等社会特征。

  无论是沟通交流还是社会交往都需要顾虑对方的心理状态,自闭症患者在共情能力上有所缺乏,故而无法理解对话者的言外之意,自然也很难对他人的行为做出恰当的反应。自闭症患者在共情商数测试中,无论认知共情还是情绪共情,得分都比正常人要低。

  以心盲理论为基础,Baron-Cohen进一步提出了共情-系统化理论(Empathizing?Systemizing,E-S)。如果共情是我们的感情,那么系统化就可以理解为我们的理性,指的是在按照一定规则进行行动的能力。许多研究发现,虽然自闭症患者在共情能力上有缺陷,系统化却没有太大的损害、甚至要高于常人,从而解释了自闭症患者行为刻板、能力孤岛等现象。


Simon Baron-Cohen

  根据E-S理论,Baron-Cohen将大脑划分为五种类型,E类型(E>S)、S类型(E<S)、B类型 (S = E)、极端E类型 (E > > S) 和极端S类型 (S > > E),自闭症患者一般为极端S型。据此,自闭症家庭成员可能具有更高的数学、科学等技术技能。

  Baron-Cohen的理论认为,这些具有更高系统化评分的人结婚生子的话,更可能生出自闭症儿童。Baron-Cohen说:“实际上,一些geeker可能是自闭症基因的携带者,虽然在生活中没有表现出严重自闭症的迹象,但是如果他们之间组成家庭,那么他们的后代遗传自闭症基因的可能性更高。”

  虽然这个看法没有得到研究的证实,但是一个有趣的事实是,素有“荷兰硅谷”之称的埃因霍温,自闭症的患病率确实要高出一倍(程序猿突然躺枪)。另外,男性更普遍倾向于S型,女性倾向于E型。

  不仅仅是自闭症,在其他几种精神疾病,包括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抑郁症等疾病中,都发现了与共情能力的关联。更好地理解共情能力,可能会有助于我们理解它在经神经病中的作用。



  共情能力的测定以自我报告和个体表现为主,这是不利于量化研究的。迄今为止,也还没有利用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系统地论证。所以,Baron-Cohen联手23andMe,进行了一项大规模的分析。

  这项测试来自于23andMe的基因数据库,包括46861人的测序数据,其中24543人为女性、22318人为男性,97%为欧洲血统,平均年龄48.9岁。这些人全部进行了标准的共情商数测试,男性平均得分为41.9±13.5分,女性为50.4±12.6分(分数范围0-80)。


EQ分布

  研究者对这些基因数据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进行了分析,涉及共计9955952个SNPs。统计结果显示,在所测定的这些SNP范围内,遗传对共情商数的影响达到11%±1.4%!其中确定了两个相关性较高的基因<em>SEMA6D</em>和<em>FBN2</em>。

  同时研究者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观遗传数据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对共情商数的影响并不大。

  有趣的是,虽然男性和女性在共情商数上差异很大,但是这并不体现在基因上。男女的情商差异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所以研究者一直认为,性别差异是至少部分由基因决定的。然而数据说明事实并不是这样。未来研究方向可能会转向性激素以及大脑结构的差异吧。


遗传性分布

  研究者进一步对受试者的其他基因指标进行了分析,包括六种精神疾病――厌食症、多动症(ADHD)、自闭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和精神分裂;以及外向等心理特征和教育水平。

  数据结果显示EQ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神经性厌食都有显著相关。

  其中共情商数与自闭症成负相关,与精神分裂成正相关。另外神经性厌食则是女性多发,数据也仅在女性中表现出显著意义。研究者认为EQ可以作为神经性厌食诊断的一个辅助指标。

  此外,共情商数与教育水平居然没有相关性,这也是挺有趣了。


EQ与各项指标的基因相关性

  本研究中显示遗传影响达到了11%,在另外一项双胞胎研究中[2],遗传的影响则是达到了32%,其他研究的影响力从20%到69%不等。荟萃分析结果认为,遗传在共情能力的影响应当在35%左右[3]。

  Simon Baron-Cohen教授在一次采访中说道:“人与人之间的共情能力具有差异,我们发现有一小部分是归因于基因的,这有助于帮助我们理解自闭症患者。这些人很难想象和理解其他人的想法与感受。自闭症并不比其他生理障碍者,例如阅读困难和视觉障碍者过得更容易。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尽力去支持他们,寻找新的理解、沟通方式,帮助他们融入社会。”[4]

  参考资料

  [1]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398-017-0082-6

  [2] Hatemi, P。 K。, Smith, K。, Alford, J。 R。, Martin, N。 G。 &amp; Hibbing, J。 R。 The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oundations of polit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behaviors: a panel study of twins and families。 Twin Res。 Hum。 Genet。 18,243?255 (2015)。

  [3] Knafo-Noam, A。 &amp; Uzefovsky, F。 inThe Infant Mind: Origins of the Social Brain (eds Legerstee, M。 et al。) 97?121 (The Guilford Press, New York, 2013)。

  [4]https://www.sciencedaily.com/releases/2018/03/180312085124.htm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imon_Baron-Cohen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athy_quotient

  [7]https://en.wikipedia.org/wiki/Empathizing%E2%80%93systemizing_theory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

关注

15

粉丝

4246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8 01:48 , Processed in 0.023243 second(s), 31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