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2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中国官媒高调纪念19年前“炸馆”事件

[复制链接]
125 0
                        19年前中国大使馆被“误炸”,让我们认清了什么?

这就是现代版的“落后就要挨打”。

19年前的今天,就在凌晨5时45分,美军的隐形轰炸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19年后,对这一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中国仍然充满争议!

美国政府,上到时任总统克林顿,下到具体与中国进行紧急沟通的外交官员都强调,“这是一次非常低级的错误,因为军方使用的地图存在问题,导致了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误炸”。美方也做出了公开道歉。



《环球时报》5月9日出版的特刊
但是,这真是误炸吗?一方面美国国家地图局的专业人士不愿意背这个“黑锅”,另一方面从军事技术角度也被挖出了一些破绽。

为什么美国不会误炸英国、法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如果真是“误炸”,当时战争早就开打,美军连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哪都不知道,足见他们当时对中国的轻视。

袭击

1999年5月,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组织的军队空袭南斯拉夫。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时45分,当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人员大部分已经进入睡梦之中(当地时间接近半夜12点),然而一架美军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向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的建筑物发射了3枚精确制导炸弹。



被炸中身亡的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左一)、《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其夫人朱颖(中和右一)
突如其来得袭击导致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当场丧生,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

当天,在北京和中国其他许多城市,众多愤怒的学生和市民上街举行反美游行。他们认为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大使馆是蓄意行为。

2004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一生》出版,其中有多处内容谈到在他执政期间发生的中美关系风波。他在书中介绍了“误炸”中国大使馆的来龙去脉:

“5月7日,我们遭受了(科索沃)战争中最糟糕的政治挫折。北约轰炸了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大使馆,三名中国公民丧生。我很快了解到,炸弹击中了预定目标,但那目标是依据中央情报局过时的地图确定的,中国大使馆被错误地认定为塞尔维亚政府的用于军事目的的建筑。这种错误是我们先前一直努力要避免的……”



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要求克林顿亲笔道歉
克林顿还写道,在得知中国大使馆遭到轰炸造成伤亡之后,“我目瞪口呆,对这个错误深感不安,立即打电话想向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道歉。但中国领导人拒绝接电话,因此我公开地反复地表示歉意。”

炸馆事件也让这位美国驻华大使真正认识到,激怒中国人的代价。上一次发生驻华使领馆遭激烈抗议,还是在1967年。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慕杰说:“大学生们当天来到使馆外面,砸烂玻璃,捣毁我们的汽车。在成都也是这样,他们烧了总领事的官邸,差一点冲进总领馆。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个悲剧性的失误,中央情报局的地图错了,他们炸错地方了。

“大使馆被抗议者包围,我们三四天都出不去。抗议者也包围了我们的官邸。整个晚上都有石头砸在房子上。中国抗议者想冲进官邸。我很害怕。那天傍晚,我们撤到大院里的另一座楼里。这是美国新闻署的楼,窗户上有栏杆挡着。所以我们那天晚上就在那座楼里,躲在桌子底下”。

争议

对于“误炸”,中国人其实很难将这两个字,与科技发达程度冠绝全球的美国联系起来。

克林顿在那本自传中回忆说,在误炸使馆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跟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通了电话。克林顿写道:

“我再次道歉,并且跟他说,我认为他不会相信我会故意让军机炸中国的大使馆。中国领导人回答说,他知道我不会。但是他又说,他相信在美国国防部或中央情报局内有人不满美中关系走近,因此可能故意在地图上做手脚,造成中美分裂。中国最高领导人难以相信,美国这样一个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会犯这种错误。”



皮克林
克林顿政府当时专门派了一位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到中国来,花一整天的时间向中方说明地图为什么会发生问题和其它一些情况。总而言之,就是向中方解释这次失误是怎么发生的。

根据这位名叫托马斯?皮克林的副国务卿的解释,攻击是由三方面的基本失误造成的:

第一:用于将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FDSP)总部作为攻击目标的定位技术有严重缺陷;

第二:用于核实目标信息的军事或情报的数据库都未包括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

第三:目标复查过程中的任何程序都未发觉上述两个错误。对于“目标大楼不是南斯拉夫联邦军需供应采购局总部,却是中国大使馆”这一事实,没有人向可能了解的人士征求意见。

美国方面关于“误炸”的说法,还有一个经常被列举的证据。

在炸馆事件发生的时候,正值美国周末。通过美国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在1999年5月8日消息传来之前,美国的一些国防高官和家人正参加一个户外烧烤餐会。这时惊闻在南斯拉夫出了大事,于是官员们赶去上班,了解和处理危机。



如此看来,当时这些高官对此毫无准备。所以,美国人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轰炸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可以被看作变相宣战或者不宣而战,可能招致反击。假如真是蓄意而为,那么在袭击中国大使馆时,美国军方高层应该严阵以待,坐镇办公室,而不是参加户外烧烤趴。

当时,《纽约时报》也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 结论是:这个事件是由一系列错误的重合造成的误炸。

但是,时隔多年之后,美国媒体的中文网站曾就此事做过调查,有50.5%的投票者认为“是北约故意炸的”,有28.3%的投票者认为“是误炸,美国不可能有意攻击中国使馆”, 其余的选择“不清楚,希望了解有关信息”。

所以,并不认同这一“误炸”说法的人,起码在中国是占大多数的。

至于美军为什么要制造这场“误炸”,多年来在中国存在着多种说法。其中香港《亚洲周刊》的一篇报道颇具代表性。

当时,《亚洲周刊》的日裔美国记者岛津洋一发表了一篇独家报道,题为《炸中国使馆绝非意外》。文章通过在美国和欧洲的采访,得出结论:

美国所称“南斯拉夫联邦军需局”与中国使馆距离太远,连国家地图局都不甘自己的专业水准被践踏,拒当代罪羔羊。该局公开发表声明,强调它们的地图都非常准确,不断更新。北约空军“误炸”,绝对与他们无关。



而通过对北约军事情报人士的匿名采访,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美国人获得了错误的情报,认为当时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在中国大使馆内,或者用来击落美国隐形战机的精密电子战设备在中国大使馆内。

所以导致美国人想冒险一把。事实证明,米洛舍维奇和电子战设备都不在中国大使馆内。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上还有一种说法:美国人接获情报,发现一架被击落的美军F-117隐形战机的残骸被南联盟当局运至中国大使馆,华盛顿担心中国破解美隐形战机的高科技机密,于是把心一横,15分钟内两度轰炸中国大使馆。

轻视

虽然这些说法都是推测,并没有得到美国官方或者权威人士的公开承认,但是也从不同方面,拆除了支撑美国“误炸论”的主要支柱。

就像时任美国驻华大使?慕杰在回忆中谈到的,无论美国有着什么样的借口,这件事情能够发生,本身就令中国无法接受,无法理解。



?慕杰在回忆中谈到当时即将离开中国时,打电话给一位中国朋友礼节性告别。这位朋友提起轰炸事件,我说那是一次严重的失误。我们很遗憾,而且为此道歉。他说:‘可是,你们知道在贝尔格莱德的英国大使馆在哪里,但是不知道中国大使馆在哪里。’”

的确,美国当时在战区共有近50颗卫星,其中24颗为全球导航和定位卫星,这些卫星可用来对使馆进行精确定位。

美国还有电子侦察和照相卫星,装有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还能够穿透地面对地下目标进行透视。

而且,在面对重要地面打击目标时,侦察机和无人机还会对目标进行反复侦察,以便相互验证。特殊情况下,还要派遣特工人员渗透到目标附近,摸清实地状况,以防误炸误伤。



所以,即便如美国所说是“误炸”,那也就坐实了美国方面对“这一目标是否是中国大使馆”非常轻视,因为只需派遣一个线人,在大白天到这座建筑目标转悠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中国国旗和大使馆标志。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9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7.1%,算是一个小低潮。而在全球GDP排名中,19年前的中国以10973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七,在美、日、德、英、法、意大利之后。

而现在,中国凭借之后十多年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而且正在拉近与美国的距离。在硬实力上,中国国际地位和分量的上升,在这19年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用不少中国网民的话说,那场“误炸”也让很多中国人更加清醒了,因为这就是现代版的“落后就要挨打”。



在军事实力上,解放军多次在海外执行撤侨任务,已经展示了我们在维护海外利益上的决心和能力。而在19年前,在很多地方,我们还处于“力不能及”的现实状态。

19年后,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美国人想要再对中国搞“误炸”已经不可能。他们若在第三国发动军事打击,行动之前起码会标注中国的重要场所加以避免。

因为,今天如果再发生一场“误炸”,美国人面临的代价可能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

中国使馆被炸遇难者家属:希望人们别淡忘他们的名字

5月8日,对于普通人来说,这只是每年365天中普通的一天。但对于烈士许杏虎一家人来说,这个日子意味着生离死别。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5:50,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他的妻子朱颖以及新华社记者邵云环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2013年去世前,许杏虎的父亲还在念叨“虎子”;这些年来,每年的这一天,许妈妈都要哭上很久……

“虎子”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

江苏省丹阳市河阳镇杏虎村,这里因烈士许杏虎而闻名。这里的一些村民,或许也因许杏虎烈士改变了命运。村民们说:“那件事(许杏虎牺牲)发生后,市里安置了‘虎子’的家人,在他的家乡修建了烈士事迹陈列馆,现在总有人来。”按村民们所说,若不是这件事,或许他们的“后北洛村”不会为外人所知。年长一点的村民都会说,“‘虎子’是村里人看着长大的,考上了好大学,还到外国工作,可谁知道会是这样……”

许杏虎的姐夫吴荣君年长他几岁,住在邻村,吴荣君和许杏虎姐姐谈婚论嫁时,许杏虎还在读书。虽然不是同村,虽然不是同族,但吴荣君特别喜欢这个小兄弟,他聪明,待人热情,耿直。吴荣君说,许杏虎和姐姐许琳华的感情特别好,许杏虎读大学时候,许琳华还从微薄的收入中挤出钱,给他买了一块表,叮嘱他珍惜时间。许杏虎牺牲后,这块表被送回老家,直到现在还珍藏在老宅中。“‘虎子’牺牲后,政府给予我们一家人特别的照顾。比如以他命名修建了陈列馆,把他居住的村子改名为‘杏虎村’,还因此修了路……”这块手表,对于许杏虎和许琳华姐弟有着更深的意义,因此在他牺牲后,家人并未将其捐到许杏虎烈士事迹陈列馆中。

19年如一日的“清明节”

北京时间1999年5月8日,许杏虎的生命在这一天画上了休止符。和他一起牺牲的,还有小他4岁的妻子朱颖。这对伉俪不仅是《光明日报》的同事,更是亲密无间的战友。同一天蒙难的,还有新华社记者邵云环。

资料显示,1998年7月起,许杏虎任《光明日报》驻南联盟记者。对于许杏虎当年的驻外选择,姐姐许琳华回忆说,他曾经和家人提起过,他的意志很坚定,虽然家里舍不得他这唯一的男孩,但全家人都支持他的理想和职业,也支持他为国奉献的决定。

谁也不知道的是,他到任工作还不到一年,就捐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年代,“杏虎村”交通不算便利,通讯也并不发达,直到1999年,许杏虎老家才有了有线电话。当时电话在农村属于稀罕物,父母根本都舍不得用,更不舍得支付对他们来说十分昂贵的电话费,要不是为了能听到“虎子”的声音,老人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装电话。但电话装上了,却不等于经常可以和他通话,许琳华说,许杏虎驻外工作特别忙,而且总去战地报道,一家人很少有时间可以联系,从装电话到许杏虎牺牲那天,一家人总共通话3次。

“‘虎子’牺牲那阵是农忙时节,还是村里人从电视上得知消息告诉我们的。”吴荣君说,当时许杏虎的父亲还生着病,输着液,全家人瞒着他一天,但第二天来了好多记者采访,最终没瞒住。“‘虎子’的事情对他(许杏虎的父亲)打击很大,原本身体就不好,这一下子就被打垮了。”直到2013年弥留之时,他还在念叨儿子。



许杏虎的妈妈今年已经88岁高龄,自从许杏虎牺牲后,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为了照顾她,吴荣君辞掉工作,专门留在家照顾许杏虎的父母,他说,这是他能够为“虎子”做的最后一点事,也算“虎子”没白叫他姐夫。



按照习俗,人们都在清明节这天扫墓,但许杏虎一家人清明节“没时间”扫墓――几乎都是忙着给那些前来为许杏虎夫妇扫墓的市民、学生送水送吃的。“人家大老远来给‘虎子’扫墓,咱得给人家倒点水喝呀。”

每年的5月8日,对许家来说都是十分特殊的一天,一家人早早到位于杏虎村的许杏虎墓地去扫墓烧香。沿312国道行驶一段路,再拐进“杏虎路”,很容易找到烈士的故居,以及许杏虎、朱颖烈士墓地,墓冢后面便是烈士事迹陈列馆。

每年5月8日前后,许杏虎妻子的家人也会到许杏虎老家,两家一起扫墓;每年5月8日这一天前后,许琳华的儿子也会专门从南京赶过来给舅舅扫墓。“今年他是5月6日来的,是个周日,专门从南京开车回老家。他已经上班,忙得很,但每年这件事儿雷打不动。他舅舅要是在天有灵……”说到这里,吴荣君哽咽了。

“感谢党和政府惦记我们一家”

津云记者联系到丹阳市民政局优抚安置科,负责接待的陈姓工作人员介绍,许杏虎牺牲后,当地最大力度对烈士家人进行安置优抚工作。当年,许杏虎父母举家从后北洛村(被命名杏虎村之前)搬到了市区,房子是用市建委干部职工捐资加拨款买下后赠送给二老的。地点距离市中心的医院很近,交通很方便,两位朴实的农民觉得政府想得特别周到。

“在医疗方面,党和政府还给予二老享受离休干部的待遇,实报实销。按政策民政局每年拨给两位老人生活费用,都是按照当年丹阳市职工的平均工资标准拨付的,每年都上涨。”吴荣君说。

津云记者了解到,2017年度,拨给许杏虎妈妈的生活费是3.28万元。许杏虎父亲许金荣辞世之前,每年也会领到相应额度的生活费。

不仅如此,曾为了照顾弟弟读书而放弃学业的许琳华,也在弟弟牺牲后由当地政府出面协调和安置到国税局工作。

采访结束前,许杏虎妈妈委托吴荣君向记者说道:“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一家人这么好,‘虎子’不在我们身边,但很多好心人总来看我们,送吃送喝送穿。”老人说,对物质上她没有任何奢望,只要人们别淡忘了许杏虎夫妇的名字,她闭上眼都心满意足。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关注

9

粉丝

52895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5-1-19 14:52 , Processed in 0.018837 second(s), 30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