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也就是诺贝尔奖开始颁发的第一年,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Emil Adolf von Behring。理由是:因为他在血清疗法上的工作,尤其是这种疗法在白喉病上的应用,他的工作为医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大道,并给医生带来了一个对抗疾病的强大武器。白喉是由白喉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白喉毒素是主要致病因子。1890年,von Behring和他的同事发现感染白喉杆菌的动物的血清中有一种抗白喉毒素的物质,他们把这种物质命名为“抗毒素”。接下来的研究发现,转移含有这种抗毒素的血清可以用来治疗白喉,这就是白喉的血清疗法。
von Behring发现的抗毒素便是今天我们说的抗体,这也是抗体发现的开始。血清疗法的巨大作用, 不仅让von Behring获得了诺贝尔奖,更吸引了科学家对抗体的研究兴趣。
首次提出过敏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科学家Charles Robert Richet。1900年,年已五十的 Richet在研究毒素时发现:某些动物被注射了第一剂毒素之后能够存活下来,但当对该动物进行第二次小剂量毒素注射后动物却出现了死亡现象。通过实验Richet还发现,要出现这一死亡反应,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接种时间需要相隔两到三周左右。于是,他从间隔时间的要求这一现象推测:动物的身体需要这个时间对第一次接种的毒素进行某种处理,然后才能在第二次接种毒素时发生强烈的反应。经过接下来十年的实验之后,1912年,年逾六十的Richet提出了过敏这一概念。如果考虑到那个时候科学界不知道抗体是如何产生的,更不知道淋巴细胞和后天免疫这些在过敏反应中至关重要的元素,这个概念的提出无疑是杰出的。也所以,一年后的1913年,诺贝尔奖委员会迅速承认了这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