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勇移民公司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4835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我的四四 爱新觉罗 胤禛

[复制链接]
74835 395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7 17:2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朝服

可能又些和前面的重复,但大部分都是以前没找到的照片,请大家欣赏一下~~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7 17: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四的雍和宫图片欣赏
更多图片 小图 大图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7 17: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图片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8 21: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费解的皇帝
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
他也曾潜心修行 投身于佛门净地
他也曾励精图治 致力于革故鼎新
弱肉强食 争权夺利
本就是千年宫廷不变的旋律
而他的继位的缘起
却随着他的身亡成为无法告知的秘密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费解的皇帝
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
有人始终怀疑
他看似来历不明的登基
有人顽固抨击
他在位时焕然一新的政体
还有人干脆骂他
是古往今来天字第一号大暴君
只是因为
他触犯了太多人的利益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费解的皇帝
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
历史 本就无甚\"公平\"
它掩盖了太多的罪状与功绩
既然说
在康乾盛世的画卷上
有他波澜壮阔的一笔
那为何
无情的历史留给他的
只是身前身后不尽的骂名

就是这样一位令人费解的皇帝
给历史留下了千古之谜
谜团仍未解开 或许已永远无法解开
人们留给历史的
是数不清的众说纷纭
而历史只不过是在提醒人们
在那扇厚重的朱漆大门里
一切的纷纷扰扰
都早已归于沉寂......  

转自雍正百度吧~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8 21: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记忆中风光旖旎的画卷。当我们今天拂去尘封在历史身上的轻尘读他“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的诗句感受他的寂寞时,一个大气捭阖的朝代又突现峥嵘他便是雍正。

  历史的阴霾扫尽,如今是雨过天晴,今夕今夕雍正何在?他可知道他的形象曾被吕四娘和血滴子画得面目可憎面目狰狞?一位哲人曾说过不要去填补历史的空白,而雍正就恰恰在这幸与不幸之间:幸的是他接手了一个战乱甫定幅员辽阔的帝国并在自己的驾驭之下维持了封建时代最后一道亮丽的彩虹不幸的是他的前任康熙是中国屈指可数的明君造就了历史上辉煌的康熙。盛世用历史辩证主意来看待雍正使得他没有曹操的狡谲与奸诈也没有成吉思汗的威猛显赫,没有李世民的如才谋略善纳谏,更没有汉文帝的仁慈宽厚,身体里流淌的只是游牧民族强悍桀傲的血液,骨子里浸透着儒佛道的义理。

  然而在那段早已尘封的历史中,这位备受争议的传奇皇帝在争论中却展现了他更深刻的一面。于是—— 一个宵衣旰食,夕惕朝乾的皇帝从历史中走了出来。他立意改革,刷新旧治。他整饬吏治,清理积欠,严厉打击贪官污吏,树立廉政风尚。他清查隐田,清理赋役,实行摊丁入亩,改革赋役制度,减轻人民负担。他重视人才,讲求实效,不图虚名,改革设官用人之道,革除虚浮风气,其时人事匆匆,有大员因为在考核中达不到标准而被骤降或撤职,也有小吏得到赏识而位至封疆。他改革旗务,解除奴婢,升格乐产,取消贱籍,赦免社会种种贱民,革除社会弊端。改土归流,闽广推行官话,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西北用兵……使吏治日愈清明,国库日渐充盈,这一切均源于其“但求无悔一心”的诺言及对贞观之治的显赫与青史留名的目标的追求。然而——  

  好色,贪财,逼母,屠弟,弑父,篡位的诬蔑并没因其功绩而销声匿迹,雍正被钉在了历史耻辱的十字架之上。依稀记得,当你生死与共的好兄弟胤祥先你而去时,你发自内心的哀哭,独木难擎的悲叹,感天泣地,这一切均没改变……

  1723年在那个万籁寂静的深夜,悄悄地你走了,正如你轻轻地来,奏折翻飞,倒在了御案旁,奏折上连同屋里熟悉的一切,均滴上你殷红的鲜血,万物无声……

  东方破晓,寒意却浓。今夕何夕,今夕雍正何在?乾隆盛世已孕育成熟,太平繁荣的序曲也已奏响,康乾盛世,空前绝后,连接了两个盛世“坚刚不可夺其志”,雍正十三年,自己,却湮灭于滚滚黄尘……

  转自雍正百度吧~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8 21: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1.卿(鄂尔泰)看竟有如此可笑之事,如此可恨之人。虽系匪类逆言,览其言语不为无因。似此大清国皇帝做不得矣!还要朕怎么样?

(此乃曾静张熙案起,胤禛在得知他们给自己罗织了“十大罪状”,并借此策动岳钟琪造反推翻他这个“暴君”时,在三大模范总督之一其宠臣鄂尔泰折子上所写下的朱批,实实在在是满腹牢骚,满腹伤怀,谁说皇上只会给臣子灌迷汤来着,其实他也是一个普普通通,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会脆弱,也会感动,也会难过。乃父康熙给他的那四字考语“喜怒不定”,又何尝不是至情至性,大喜大悲的他的真实写照。)

2.这两年批折子,随手混写,把手都写坏了,不成字矣,莫笑哂。

(这是雍正在陈世倌折子上的朱批,杨启樵先生曾说胤禛嫌字写得不好,“实在有卖弄之嫌”,但这又何尝不是他面对一盏孤灯,满目凄凉,自我怜惜的解嘲之语呢。他的内心的深处,还是渴望有人能安慰他,疼怜他,了解他吧。任劳任怨,那不是真正的雍正皇帝,也不是那个能让我倾心的胤禛。)

3.并列
A、李卫获知皇帝有病之后,奏请他“万机之余,稍为静养片刻。”雍正回答他说,“养身之道,不关动静,能养则动未有损,不能养则静亦无益,故曰养身莫若养心,而养心之要唯贵适理”。表示完全静养做不到,也不一定有益。
B、福建总督刘世明也奏请皇帝静养圣躬,以俯慰天下臣民的愿望,雍正不但不听,反而责备他说:“朕之调养精神,必待外省臣工规谏而后醒悟,宁是有理?”
C、怡亲王死后第十天,雍正开始替自己准备后事,准备自己万万年之后所用祭器及随葬物品,其中一件就是十三爷的遗物一件玻璃鼻烟壶,其谕旨详细内容略,可参见史海沉钩——雍正提前安排后事
D、十三爷怡王去世后,拉锡上折子请求进京吊唁,雍正批复:“尔此次所奏奸猾不实,尔待允禵题死后再来祭。”

(不知道大家明不明白我如此罗列的意味,特别是最后一则,可能会让大家有些疑惑~其实无他,当一个人那么清晰的听到死神的脚步一步一步逼近自己的时候,其心绪必然是很不安的,对于李卫或许他还能和颜悦色的诉说一下内心的委屈,说说自己的苦衷,但对于刘世明和拉锡则纯粹是一种暴躁的发泄了,特别是拉锡和十四阿哥的关系很好,在这个时候回来奔丧,皇帝很自然的会认为他或许有看笑话的意思,再加上本来对十四也有很深的恨意,同时觉得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上天待自己过于不公,出于这种很不平的心态,他才会在拉锡面前那样的诅咒自己的亲弟弟。其实我觉得这样子,才是真真正正的他,而他这个样子真的让人看着很是不忍,总觉得他那个时候真的很可怜,很需要安慰的说。唉,爱子福惠的殇逝,曾静张熙投书案的兴起,怡亲王的去世,这一连串的打击接踵而至,任是谁都无法那么超然吧,他的病由是而生,这一折腾就是两年啊~~或许上天早就注定了他的一生是悲剧的宿命,任谁都无法帮其摆脱~)

4.《花下偶成》
对酒吟诗花劝饮,花前得句自推敲,
九重三殿谁为友,皓月清风作契交。

(在我的印象中,帝王的诗词多是大气磅礴,志气满怀的吧。而胤禛,他的自负,他的踌躇满志,在这首诗中浑然不见,看到的只是一个凄苦的落寞的被磨去锐气的垂垂老者,我的心为之一揪。)

5.今逆贼乃加朕以屠弟之名,只此一事,天下后世自有公论,朕不辨亦不授。

(这句话,本身就是有毛病的。无奈他身为一国之君,高高在上,竟为舆论所迫,做此尴尬表态,实在是可悲甚至是有些可怜。他还是忍不了啊。)

6.挥泪书此,再示臣民,天下亦可知朕之心矣

(身为帝王,你何需如此示弱,世人不会怜惜你的泪,你的苦,在他们眼里,这不过是闹剧一场,是笑话一个。这一切的种种不过是弥补了世人对宫闱传闻的好奇,而你的种种表白,你认为的推心置腹在旁观者的眼里不过是“欲盖弥彰”而已~唉,何苦,何苦!即使忍不下,写了下来,又何必弄得人尽皆知,家家宣讲,你的心真的不累吗?!唉,对于写《大义觉迷录》我真的是又爱又气啊!这个人真的是没治了的说!心疼ING)

7.“京师于八月十九日地震,朕恐惧修省,感激上天垂象示儆之恩,倍加乾惕……地震之异,实因朕躬违和,不能勤如前,仰蒙上天垂慈显示儆戒,惟有夙夜祗惧,切加省改,以戴天恩。除兵民人等屋宇倾圯者一一查赏外,用将朕心晓谕内外臣民共知之。特谕。”   
(前天收拾旧书,发现下面这段评论夹在其中,猛然想到是我当年上英语课时一时偶有所感,写下的文文,可为上面那则胤禛在地震发生之后所发表的带有一些罪己诏意味的上谕作个好的注脚,只是前后文风不符,还请大家见谅~“夫世宗其时抱恙在身,而黾勉行理政之责未尝稍懈,甚以弱躯躬行耕藉之礼,乃至病疴日沉,几至不起。而天下臣民犹不念伊之劳,谅伊之苦,反以京师地震之咎尽归于伊上,诅咒詈骂不绝于口。伊为形势所迫,亲降罪己诏以塞悠悠众口,其心境之凄可知也!夫数年之内,打击连连,“十全令主”斯梦顷颓乌有,午夜梦回,宁不寒沁肌髓乎?身居九重,徒唤奈何,聊以皓月清风自慰,伴浊酒一壶孤灯一盏,方可略诉衷肠而已。哀矣!哀矣!”
补充说明:关于十全令主,胤禛亦有此愿,并非乾隆所独创。)

8.近年以来,……朕躬精力亦大不如前,批答之事,始从简便。

(这是雍正在《朱批谕旨》上所作之序,像他这个人,若不是身体真的不能承受,是绝对不会对世人说出这样的话来的,唉~一个这么要强的人,心境被“摧残”成这样……我恨!)

9.朕安,你(年羹尧)实在为朕放心,实力不能撑,也顾不得丢丑了。况受过暑,一点热也受不得,只得以身荷之重,着实惜养,不必为朕过虑。

(哼哼~我真的狂讨厌德妃,对于她对我家相公的伤害,一直让我耿耿于怀,如果不把这段算上,怎对得起我自己忿忿不平的心。至于个中缘由,请参见偶先前写的文文『原创』雍正和德妃母子失和的原因

10.中国之君(指的是汉族之君主)以为既生中国,自享令名,不必修德行仁,以臻隆之治。而外国入承大统之君(指的是他们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以为纵能夙夜励精,勤求治理,究无望于载籍之褒扬,而为善之心,因而自怠。则内地苍生,其苦无有底止矣。其为人心世道之害,可胜言哉!

(实话,实话,大实话,想来一定是出自雍正之心的肺腑之言吧,亲身经历这种种,不知他的心是否真的“怠”了。)

11.朕荷上天眷佑,受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君临天下。自登基以来,夙夜孜孜,勤求治理。虽不敢比于古之圣君哲后,然爱养百姓之心,无一时不切于寤寐,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抚育诚求,如保赤子。不惜劳一身以安天下之民,不惜殚一心以慰黎庶,务期登之衽席而无一夫不得其所。宵旰忧勤,不遑寝食。意谓天下之人庶几知朕之心,念朕之劳,谅朕之苦,各安生业,共敦实行,人心渐底于善良,风俗胥归于醇厚。朕虽至劳至苦,而此心可大慰矣。岂意有逆贼曾静张熙投书于总督岳钟琪,劝其谋反。将朕躬肆为诬谤之词……
(《大义觉迷录》中胤禛所说的一切辨白,虽然未必都是真话,但是其中的复杂心情和流露出的无奈和伤感之情,却还是真的居多吧。这段话由“意谓”至“岂意”之处,语气为之一转,一种失望无辜还有悲愤之情跃然于纸上,读之让人不禁为之一叹。)


结语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实实在在是凭着自己伤感的思绪的飞舞,漫无目的一字一句打来,他的每一段话,在我的脑海里似乎都能串连成一个故事,一个画面,一个身影~都是很凄苦的,很落寞的……
由于事先没有细细的构思,也没有打什么腹稿,而是直接用电脑写出来的,所以这些内容在主次的安排上或许有些不当~而且每写一段,我的心都有一种压抑着的不自在,勉勉强强凑完11个,还有不少遗漏,等我哪天心情好的时候再补充上来好了。
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忽然想起他星区分析中的一些话“然而,在这面厚实的壁垒后面,却隐藏着缺乏安全感的性格——这就是他们自己最大的敌人。在他们的耳边,时常出现细小的声音在呢喃,问自己是否真的像外表看起来那么坚定?而自己内心的既定答案却又往往是否定的。事实上,这世界上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不确定感,当然射手三的人也不例外,可惜的是,众人却常常为外表所蒙蔽,总是要等到外表的假象垮了才会明了真相。所以射手三的人必须能够认清这一点,并且勇敢地加以面对,不然的话,如果缺乏自知之明,他们就必须付出很高的代价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当时真的觉得这就是他感情世界的真实写照,或许他真的没有外表看起来的那么坚强吧。
唉,有的时候真的觉得过多的融进一个人的感情里,委实不是一件好事。只可惜陷入已深,难以抽身自拔了。

转自百度雍正吧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9 00: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爷挺会“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也就是说,往往会将某物改成另一物。实在匪夷所思,请看以下例子。
(一) 鼻烟壶改水盛
雍正三年(1725)十月十七日,员外郎海望持出玛瑙桃式鼻烟壶一件。奉旨:
将口开大些,做水盛用。

(二) 狮子改洋狗
四年三月十三日,员外郎海望持出寿山石罗汗一件,奉旨:
傍边的狮子不好,着改做西洋狗。(鸟鸟按:四爷啊,狮子怎么改狗啊?除非改成狮子狗。原来狮子狗是西洋品种的说。)

(三) 香筒改衣杆
四年五月一日,员外郎海望持出雕竹香筒一件,奉旨:
着将此香筒改做衣杆架,上挂笔筒用。再将先做过的墙砚托着,亦安在衣杆帽架上用。

(四) 图书改镇纸
四年十月二十日,郎中海望持出画石竹节离虎形图书一方,奉旨:
将字磨去,配做压纸用。(鸟鸟按:爷你早不说,人家在石头上好容易把字一个一个刻出来。现在你又要把字磨掉。难道你在玩人?)

(五) 痰盂改棋盒
五年五月初十日,太监萨木哈持出象牙雕刻镶嵌铜镀金里痰盂二件,传旨:
着将此痰盂改做棋盒,棋铜镀金里子拆下,另配做紫坛木痰盂。(汗~~~希望这个痰盂还没用过。不知爷是咋想的,痰盂和棋盒,差好多的说。)

转自百度雍正吧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9 00: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清西陵里雍正的泰陵最为引人注目,不在与它在清西陵是首陵,规模最大。而是在与雍正究竟是不是金头入葬,究竟是不是被刺杀而死。在1975年清理了清东陵乾隆地宫以后,学术界不断鼓吹要求发掘泰陵,而且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旧有盗洞一个,泰陵地宫一直被认为早就被盗。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1980年4月8日,正式发掘泰陵地宫,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的头头们亲临现场指挥。大批媒体云集泰陵。上午9点,发掘开始,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盗洞只挖了两米,泰陵没有被盗过。当时北京幻灯制片厂在北京日报上把这个消息捅了出去,事情为夏鼐得知,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并把国家文物局关于立即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命令急告当地。4月13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恢复如此,雍正金头之迷未能揭开。为了弥补好奇者的遗憾,随后通过了解,在1980年7月发掘清理了1938年曾经被盗的光绪皇帝的崇陵地下宫殿,在棺木下的金井里出土了250件珍贵文物,并整修了地宫对外开放。现在雍正和他的后妃仍然躺在保存了270年完好如初的泰陵地下宫殿里。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9 00: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雍正也会和人交朋友?会的。他最欣赏的君臣关系,是“义固君臣,情同契友”。只不过,他这个“朋友”不好交。谁要是辜负了他这一番“好意”,那么,翻起脸来,就要比一般的朋友反目厉害得多。
  雍正这个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颇受误解。他乾纲独断,刚毅刻薄,雷厉风行,不讲情面,出了名的“冷面王爷”和“铁血皇帝”。加上他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没有什么个人嗜好和娱乐,因此不少人都把他想象成一个古板寡味的老头,心理变态的暴君,甚或一架冷冰冰的杀人机器。其实不是这样。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岂止有情,甚至感情用事。而且,正因为感情用事又尖酸刻薄,因此,他损起人来,就特别让人受不了。
  其实雍正也有温存的一面。他常常会在臣下请安的折子上批上一句:“朕躬甚安好,卿好么?”或“朕安,你好么?”话虽不多,但语气中透着亲切,不是一般的官样文章。他也会和臣下说闲话,拉家常,絮絮叨叨,拉拉杂杂。兴起时,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比如:“好事好事!读此奏书之后而不高兴嘉奖的,除非不是皇帝。”或“李枝英真不是个人!大笑话!真笑话!”“传口谕给他,朕笑得了不得,真武夫也!”他还会在奏折上连批四个该字:“该!该!该!该!”真是爱憎好恶溢于言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完全不摆皇帝架子,故作圣人状。难怪史家公认,读雍正御批,尤有趣味,可以读出一个真实的雍正来。
  有时雍正甚至还会向臣下发牢骚。比如“朕之苦衷何待言喻”,或“朕之愤懑气郁,其苦亦不可言语形容也,奈何”。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得知了曾静的“诽谤”之后。他对鄂尔泰说:“卿看竟有如此可笑之事,如此可恨之人。虽系匪类逆言,览其言语不为无因。似此大清国皇帝做不得矣!还要教朕怎么样?”一副满肚子委屈无处诉说的样子。皇帝发起牢骚来本来就不得了,而把话说到“皇帝做不得”的程度,则大约要算作历史上最大的牢骚。这样的牢骚也能向臣僚发,可见是朋友。
  雍正也能体谅宽容臣下。台湾总兵蓝廷珍因自己名字中“珍”字与胤的“”字同音,请求改名避讳,雍正说不必,还说“你的名字朕甚喜欢”。石文焯受命审理程如丝贪污案,因前次没把事办好,这回牵扯的人事又复杂,因此心存顾虑,惶恐不安,雍正也说不必,“朕谅汝彼时原有许多不得已之处”。两广总督孔毓曾为年羹尧代买代运紫檀木,年倒台后,孔上折请罪。雍正说:“此等小过,朕岂有不谅之理?朕不怪尔也。”而且,雍正还进一步说:年羹尧的得势和跋扈,“皆朕识人不明,误宠匪人。朕自引咎不暇,何颜累及无辜也?”竟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同样令人感动的是解脱陕西兴汉总兵刘世明。刘世明因亲弟弟刘锡瑗通匪被捕,上折请罪,说:“不能正己,岂能正人,面对属员,愧报极矣。”雍正宽慰他说,朕也有阿其那、塞思黑那样的弟弟么,哪能让你刘世明保证没有刘锡瑗这样的弟弟?
  雍正对于臣下,确实不乏关怀爱护之处,真正是循循善诱,体贴入微。元年八月,他特批福建布政使黄叔琬有密折专奏权(关于这一特权,详后)。黄上折谢恩,雍正便叮嘱他说:特权是你的了,但不能乱用。第一不要拿这个挟制上司,第二不能向人声张,第三不可频频上奏。奏得多了,上司会对你起疑心,对你没有好处(于尔无益)。田文镜被破格提拔为河南巡抚,感恩戴德至极。雍正便叮嘱他说:“天下事过犹不及,适中为贵。”不要因为报恩心切,把事情做过头,就不好了。后来,田文镜因推行雍正的改革,弄得四面楚歌,雍正又安慰他说:“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气量狭小了。”皇帝提拔大臣,没有一个不希望臣下感恩图报的,雍正也一样。但雍正在田文镜报效心切时能戒其骄躁,可谓知人;在他遭受攻击时能宽其心怀,亦可谓善用。
  雍正不但酬劳能臣,也重奖谏臣,而且并不计较他们是否犯颜抗上,或者所言是与不是。雍正即位之初,一个名叫孙嘉淦的翰林院检讨便上书言事,要求雍正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如果说停捐纳(停止卖官)尚可讨论,其余两件事则没有一件是雍正爱听的。翰林院官员原本是文学侍从之臣,不该来管闲事;孙嘉淦的官位又很低,只有七品。七品的检讨居然跳出来找皇上的茬,议论的又都是国家的大政方针,简直无异于找死。因此雍正龙颜大怒,责问翰林院的掌院学士(院长)是干什么吃的,居然容此狂生!太子太傅朱轼在旁边说,这个人虽然狂妄,但臣很佩服他的胆量。雍正瞪着眼睛看朱轼,想了一下,扑哧一笑说:便是朕,也不能不佩服他的胆量。于是立即提升孙嘉淦为国子监司业。以后,孙嘉淦又不断提意见。意见虽不被采纳,他的官却步步高升。


不过,谁要是不把国家制度、君臣礼仪当回事,雍正对他也不客气。二年四月,雍正因平定青海一事受百官朝贺。刑部员外郎李建勋、罗植二人君前失礼,被言官弹劾,属大不敬,依律应该斩首。雍正说,大喜的日子,先寄下这两人的脑袋。后面的仪式,再有人出错,就杀了他们。那时候,可别说是朕要杀人,而是不守规矩的人要杀他们。也就是说,这两个人死不死,取决于别人犯不犯错误,而犯错误的人不但自己要受处分,还要承担害死别人的责任。如此“出奇料理”,也是只有雍正才想得出来的。
  一方面是细语温存循循善诱,另方面是尖刀剜心狗血喷头;一方面是小不如意便课以大罪名,另方面是大触霉头却备受赏识,许多人将其归于雍正的“喜怒无常”,鄂尔泰却深知其中的奥秘。鄂尔泰也是摸过雍正老虎屁股的。鄂尔泰,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满洲镶蓝旗人,世袭贵族。他很有才,二十岁就中了举人,二十一岁就当了御前侍卫,但因为人刚直,不肯趋炎附势,所以到四十岁才是个内务府员外郎。他写诗自况说:“看来四十还如此,虽至百年亦枉然。”这时,还是亲王的雍正让人给他捎话,托他办事,其意当然是拉他入伙,不料却被鄂尔泰严词拒绝。鄂尔泰说:“皇子宜毓德春华,不可交结外臣”,意思是说要雍亲王放尊重点,自尊自律。雍正碰了这个软钉子,不但不忌恨鄂尔泰,反倒十分欣赏敬佩这个竟敢以郎官之卑对抗亲王之尊的直臣和汉子。即位之后,立即委以重任。一年升藩司,三年升总督,十年后升首辅,成了仅次于允祥而被雍正高度信任的人。
  如此君臣际遇,谁不羡慕,因此大家都想知道他得宠的诀窍。鄂尔泰也不隐瞒。他曾对人说,当今皇上用人行政,“无甚神奇”,无非两个字而已;至诚。也就是说,皇上待臣下以至诚,臣下待皇上也要至诚。其实就连鄂尔泰心里也明白,他对雍正,也是不能把所有的真话都讲出去的。(易中天)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dafeitu  贵宾  发表于 2006-10-9 00: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微微侧着脸看着他的表情——那是一种近乎狂热的陶醉和渴慕。我忽然明白了他为什么能在所有的皇子中头角峥嵘,最终获得胜利了。因为只有他才会带着如欣赏情人般的表情观赏他的帝国。只有他真正把这一切都当作是自己的。别人争的是紫禁城里的那个宝座,他要的,却是这一片大好江山,好让他横扫六合,气吞八荒,真真正正遇水为龙。

                                          ____摘自清穿小说<勿忘>

举报 使用道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

关注

1

粉丝

692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图文推荐

维权声明:本站有大量内容由网友产生,如果有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点击右下角举报,我们会立即回应和处理。
版权声明:本站也有大量原创,本站欢迎转发原创,但转发前请与本站取得书面合作协议。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3-2020, WinnipegChinese.COM
GMT-5, 2024-11-14 21:49 , Processed in 0.023319 second(s), 28 queries .